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彰显防病于未然
  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正式颁布。值得注意的是,新《指南》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标准的调整或使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激增,很多网友表示:猝不及防地变成高血压了……(11月14日《科技日报》)
  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经历了三次较大变革,先是1977年规定的160/95mmHg,再到1997年下调为140/90mmHg,如今,第三份下调高血压标准指导性文件,将高血压诊断标准,再次下调为130/80mmHg。这一逐步下调过程,不仅体现了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认识与了解日益加深,也凸显出随着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对健康标准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
  此次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基于国际和国内循证医学权威证据支持,而且,血压水平在130~139mmHg和/或80~89mmHg的人群多为中青年。此次国家层面主动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体现了“防病于未然治病于未发”的传统理念,让更多的人及早关注血压,将疾病消灭于萌芽。
  特别是既往认为其处于“正常高值”,也被称作“高血压前期”人群,多半对高血压潜在危害性认识不足,警惕性不够,存在较大的心脑血管病风险。而新标准的面世,能让昔日“正常高值”人群被及时确诊,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为全民构筑一道坚固的“防护墙”。
  对于新标准的有效落实,要强化科普宣传力度,让公众知道与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性。同时,公共卫生机构更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对高血压患者数量大幅度增加,准备充足的医疗资源,提供必要的公共医疗服务,譬如,增加专门门诊,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诊疗与预防指导;又如,将治疗高血压相关药品,多些纳入医保“大盘子”,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等。
  当然,作为公众,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少盐少油、戒烟限酒,主动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从而让身体更健康。吴睿鸫/文王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