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4版
发布日期:
五大联赛按下暂停键足坛进入世界杯时间
  11月14日凌晨,欧洲五大联赛都结束了世界杯前的最后一轮比赛,足坛就此步入世界杯时间。世界杯各参赛队的主教练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欧洲联赛暂告一段落,至少现在可以不必担心自己心仪的球员在俱乐部突然受伤,导致错过四年一届的足坛盛会。
  踢完联赛就要踢世界杯
  这是第一届在中东地区举办的世界杯。为了避开当地高温,竞争不过天气的世界杯只能破天荒地在北半球的冬季举行。这自然制造出一个众所周知的结果——本届世界杯赛期与欧洲主流联赛的跨年度赛季撞了个满怀。往届世界杯,各参赛队在开赛前一个月就已集结,通过集训和一两场热身赛检验阵容与战术,从而完成最终名单的筛选,赛前一周各队陆续奔赴比赛地适应环境。而眼下,欧洲主流联赛才打完世界杯前的最后一轮,多数球员拖着疲惫的身躯赶赴国家队,还来不及喘口气,就将迎来高强度的世界杯。
  从卡塔尔申办成功起,欧洲主流舆论就一直抨击国际足联同意将世界杯安排在中东地区的决定,赛程冲突是最重要的话柄之一。现在看来,批评并非全然缘于欧洲本位主义的傲慢,反倒是早早点出了可以预见到的问题。
  卡塔尔世界杯所占用的这一个月时间,原本恰是各联赛与欧战的高潮期,贡献最多世界杯参赛选手的五大联赛豪门球队此时正深陷三线作战。尽管欧足联和各联赛不得不为世界杯调整了部分赛程,但这只是“朝三暮四”式的变戏法——在赛季总比赛场次未减少一场的情况下,生生挤出一个月空隙期,只能大大提高比赛密度,从而以牺牲球员的健康为代价腾出赛程空间。
  联赛赛程密集球员过劳
  就在几天前,国际职业足球运动员联合会(FIFPro)公开发表评论称,为了在赛季中期举办世界杯,饱和的日程安排将足球运动员“推到了可接受的极限”;不可持续的工作量损害了球员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并使他们的职业寿命受到威胁。FIFPro重点强调了亚洲巨星孙兴慜和塞内加尔前锋马内的例子。韩国人在10月份举行的6场英超联赛和3场欧联杯小组赛中悉数首发登场,出战总时间长达778分钟,随后在11月1日的欧联杯中遭遇眼眶骨折;马内从上赛季开始代表利物浦、拜仁慕尼黑和塞内加尔国家队总计出场接近90场,其中本赛季的德甲、欧冠、德国杯、德国超级杯以及国家队赛事更是全勤出战25场,最终在11月8日的联赛里伤到肌腱。
  孙兴慜和马内的“过劳”并非孤例。由于赛程紧张,多家欧洲豪门俱乐部本赛季在世界杯前的比赛场次突破二十大关,平均每四天半就要出战一场,拜仁慕尼黑(24场)、曼城(22场)、巴黎圣日耳曼(22场)、皇马(21场)等豪门均打破了队史同期的比赛最多场次纪录。孙兴慜和马内的接连受伤,一度让大牌球员们人人自危。鉴于二人对各自国家队的作用实在太过重要,韩国队和塞内加尔队均选择将有伤在身的头牌球星列入世界杯名单。不过韩国主帅本托承认孙兴慜还需要更多时间恢复,而塞内加尔的决定更是惹恼了拜仁慕尼黑,暗示该国足协没把球员的健康放在首位。
  球员状态增添不确定性
  球员过劳不该由卡塔尔世界杯一家背锅。过去两年,足球世界原本的节奏完全被新冠疫情搅乱。
  中东天气与新冠疫情,都属于不可抗力,但因此造成的赛程问题,又似乎有许多可以改善的可能性,只是无论国际足联还是各大联赛,都不会牺牲自己的利益。世界杯是绝大多数足球选手人生的一大梦想,职业联赛则是他们实现个人商业价值的主要路径。被裹挟在世界杯与职业联赛的冲突中,球员们无法作出选择,只会成为最大的、很可能也是唯一的受害者。而世界杯参赛队主教练们,内心又会生出新的担心——“势不能穿鲁缟”的球员们能在大赛舞台上发挥出几分状态?一直不曾松开的弦会在莫大的压力下绷断吗?这份心不定或许将持续整个世界杯。综合《文汇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