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首例“大灰狼”终身禁业案具有导向意义
  学校外聘教职人员多次猥亵女童,在女童家人报案后被依法抓获。11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对这起猥亵儿童案一审依法开庭并当庭宣判,以被告人王某某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同时,禁止被告人王某某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今日《新安晚报》A12版)
  据了解,该案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出台后,全国首例适用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教职人员依法宣告终身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工作的刑事案件。这意味着,全国打响了“大灰狼”终身禁业的“第一枪”,其导向意义明显:不仅让“大灰狼”永久性地远离青少年,也有助于在社会层面起到监督和警示效果,进一步强化社会安全综合治理。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既关系到未成年人的茁壮成长,家庭的和谐美满,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国家立法机构为强化未成年人免遭性侵害,尤其是防止有前科的犯罪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重操旧业,再次实施犯罪,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早在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增加第三十七条之一,规定了从业禁止制度。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了第六十二条,针对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规定了终身禁业制度。
  要保护未成年人,就需要建造坚固的“防护墙”,全国首例“大灰狼”终身禁业案,既是一种必要且有力的“亡羊补牢”,也是必要的“事前防范”。对实施性侵害等犯罪的教职员工要“零容忍”,露头就打,积极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织牢法网,把“大灰狼”挡在门外,切实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当然,司法机关严惩不法分子的同时,家庭教育也不应缺失,出现真空。作为家长应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在预防性侵害方面扮演起重要角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监管。在为孩子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要提前做好功课,详细了解培训机构备案情况、场地设施安全情况、管理制度健全情况及教育教学情况,着重了解培训机构教师是否具备教师资格证或专业技能证书等内容。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强化对孩子进行包含防性侵在内的多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吴睿鸫/文毕传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