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顾名思义,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今年8月,合肥获批成为第二批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合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对此,11月15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记者探访:在闹市中享受高品质生活
职工之家、篮球场、小型足球场、天空农场、母婴活动室、空中200米跑道……这是分布在庐阳区庐阳万象汇地下室、商场内和楼顶上的便民利民设施设备,也是庐阳区海棠街道建华社区积极开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现在的小孩子都出生在大城市,很少见到农村的事物,这个建在闹市楼顶的‘天空农场’有鸽子、兔子等动物,还种有白菜、小青菜、四季青等蔬菜,每次来商场我儿子都嚷着要到楼顶玩耍。”11月15日上午,在庐阳万象汇天空农场抱着儿子散步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就住在华润橡树湾小区,到商场只需步行5分钟,因平时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所以一有时间,他就会带着儿子到商场享受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在办公室坐一天腰疼,下了班约几个朋友到万象汇顶楼球场打场篮球,很快活!”家住四里河畔东苑小区的刘先生说,作为合肥市老城区,庐阳区受空间所限,很难在楼房密集的闹市区为居民们打造全新的健身场馆,“空中运动场”满足了附近居民的健身需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庐阳区万象汇“空中运动场”大部分休闲运动设施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篮球馆和小型足球场则是交给全国连锁体育场馆运营商在运营。
记者从海棠街道建华社区了解到,目前建华社区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约有2万人,在社区服务范围内,配套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门店138个,更新后品质提升类业态门店增加了21个;同时,配套美容美发、中医推拿、专科诊所等医疗保健类业态,引进多个教育培训业态,兼顾社区老、少两类人群的生活需求,充分体现便民利民惠民的宗旨,做到业态发展和居民需求相匹配。
无独有偶,合肥经开区翡翠湖居委会成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后,科学布局,丰富便民业态;补齐短板,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创新便民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等方式,在15分钟辐射半径范围内,满足居民在家门口的“一站式”消费需求。
“翡翠湖居委会辖区内,金星幼儿园、玫瑰园蒙泰幼儿园、明珠幼儿园翡翠湖分园、福元馨禧托育机构5分钟可达;综合性三甲医院安医大二附院10分钟可到达。”合肥市经开区自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试点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翡翠湖居委会,已经打造成包括综合性购物中心、综合性的生活要素大市场和便民化的商业服务在内的5分钟商业服务圈。
部门介绍:多措并举建设便民生活圈
如何进一步促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合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结合正在编制的《合肥市城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明确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发展思路和具体目标。对试点社区开展专项调研,梳理社区人口年龄结构、职业分布和各方面需求,与城市中心商圈建设、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城市更新规划等工作统筹考虑,新建、改造一批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商业网点,实现商业设施与公共设施联动、商业运营与社区治理贯通、业态发展与居民需求匹配。
进一步落实《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一批品牌连锁便利店,打造服务民生、便利消费的重要载体。鼓励品牌企业以大带小,在做好自营的同时,将资源下沉社区,为传统小商业升级赋能。重点围绕老年人、婴幼儿、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充分发挥各类资源和社会力量,推动社区商业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需求。
依托已有的合肥家政服务平台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数字化平台,进一步整合周边商户和公共服务资源,提供线上服务展示、搜索、预约、导航等功能,方便居民就近就便找到服务,享受配送到家便捷服务。鼓励与头部企业合作,打造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智慧食堂、智慧菜场、智慧商超、智慧服务等示范项目,形成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实用的数字化应用,提升生活便利度。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殷志强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