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工资、没有节假日,免费为群众开展普法宣传、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工作……在阜南县,有一群平均年龄近80岁、平均党龄48年的离退休干部,他们十八年如一日坚持开设“五老法治诊所”,用法治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用爱心为群众提供无私援助,用法律祛除群众生活中的“疑难杂症”,用坚守来点亮群众心中“法治明灯”,也让当地治安稳定、群众心安。2004年,齐宗海、李云爱、赵美田牵头成立“五老法治诊所”,发动身边的政法系统离退休干部,利用所学法律知识,免费为群众提供代理诉讼等法律服务。他们的事迹经报道后,受到广泛关注,2017年被国家关工委、司法部、中央综治办授予“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普法教育活动先进集体。2020年获安徽省“十大法治人物”、全省离退休干部“正能量活动团队”等称号。
依法施助 为群众维护合法权益
“到这里进行法律咨询的人多,我们取名‘法治诊所’就是让群众容易理解,就是用法律处方治病救人。”“五老法治诊所”创始人齐宗海说,“五老法治诊所”从创办伊始就定了“不收群众任何报酬”的铁律。
阜南“五老法治诊所”成立18年来,坚持全年不休,“五老”轮流值班。诊所的接待登记本详细记录着每天群众的咨询信息、咨询内容、提供法律服务内容及事后处理情况。
2021年,阜南县洪河桥镇田湾村村民李玉萍就通过“五老法治诊所”的帮助,拿到了儿子受伤的赔偿款。“如果没有赵老的竭力帮助,真不知道怎么为儿子讨回赔偿!”李玉萍激动地说。李玉萍口中的“赵老”,就是老司法赵美田。
今年83岁的赵美田,2001年退休后便被当地一家律师事务所聘用,“五老法治诊所”创建时,他立即辞职赶来报名,成为“五老法治诊所”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目前参与“坐诊”的“五老”中年龄最大的,主要负责普法宣传、纠纷调解、提供法律服务。“一年365天,几乎上360天的班”,赵美田说,“让群众学法、知法、懂法,比帮他们解决眼前问题更重要。”
“我歇着反倒不舒服。”老检察李云爱是“五老法治诊所”的另一名创始人。2020年6月,79岁的李云爱因病昏迷抢救了十几个小时,出院的第二天就惦念着去“上班”。军医大学毕业的他,在云南戍边整整11年,转业后又一心扑在检察工作上,24年办案3000多件无一差错,退休后谢绝民企聘用,一头扎进“五老法治诊所”,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而奔走,带着伤病一干就是18年。
几年前,15岁的小耿(化姓)在饭店打工时被殴打受伤,其母认为当地公安机关处理不公,前来“五老法治诊所”咨询,在李云爱帮助下,申请检察院启动立案侦查监督程序,经过公安机关重新侦办,小耿得到应有的民事赔偿。
18年来,以齐宗海、李云爱、赵美田为代表的这群老人,放弃节假日、不收报酬、不图名利,先后受理群众求助6万余人次,调解纠纷300多件,为群众代理民事诉讼案件1000余件,为青少年依法维权1700余次。让法律准则变成了有温度的关爱,“五老”们也被当地群众誉为最可敬的“法治老人”。
依法施援 倾心帮扶“问题娃”
阜南县是外出务工大县,外出务工的年轻父母多、留守儿童多。“五老”高度关注农村儿童,组织志愿者结对帮扶,目前已资助农家娃100多名。
阜南县苗集镇张店村的小昊(化名),因家庭原因,成为不愿进校学习的“问题娃”。接到“求诊”消息后,齐宗海及阜南县关工委主任杨文久与这个“问题娃”结成关爱帮扶对子,给他送去励志书籍,鼓励他要成才先做人,每周一次定期“复查”。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昊终于打开了心结重回校园,并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发明小组。2017年以来,小昊在机器人大赛中频频获奖,在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2018赛季世锦赛中,小昊和小伙伴斩获小学组三等奖,为国争了光。“不是他的关心爱护,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转变!”提起齐宗海的帮助,小昊的爷爷张子刚满是感慨。
通过日常“接诊”“随诊”,“五老”掌握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大量的第一手涉法资料。2010年,网络游戏潮水般涌现,因网瘾而致厌学、逃学等前来“就诊”的占七成以上。他们通过调研提出建议并配合开展全县整治网吧和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不良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侵害,当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明显下降。
依法施教 普法宣传入校园
多年来,阜南县“五老法治诊所”本着“治病”在于“治心”的法治理念,在全县各地开展宣传、咨询、调解、疏导、援助、保护、帮教等法律服务。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全县普法规划制定,提出多条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撰写法治论文40多篇,身体力行到一线去普法,每年的春秋两季开学,“五老”都会主动走进城乡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特别在《民法典》、新《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后,“五老法治诊所”更是在多场合开展了系列普法宣传活动,阜南县一中、实验中学、春晖中学及各乡镇中心学校成为“诊所”普法的主战场。18年来,牵头组织以“关爱明天”为主题的大型法治研讨、法律知识竞赛9场次,累计为全县城乡中小学开展法治讲座1300多场次,受教育师生近50万人次。
“我们这些老同志都是奔着一个目标来的,就是为了国家的法治建设,让法律在公民的心坎里扎根,只要还能走动,脑子还好使,我们就一直干下去。”这不仅是齐宗海、李云爱、赵美田等离退休老同志不变的初衷,也成为赓续“五老法治诊所”传承的不竭力量。
付银凤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张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