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飒飒,有人乐观豁达,打破悲秋传统;有人去国怀乡,抒写苍凉悲壮爱国之情;也有人客居他乡,眼见秋景,陡生羁旅之思……
他,参加王叔文集团谋求变革,失败后惨遭一贬再贬。秋日之下,天高云淡,他走在赴任路上,登高望远,在那凌云飞鹤之中,找到了自己乐观情绪的寄托,书写下自己旷达高远的志向。因为他明白,古来悲秋是失意之士对前途的悲观,但他不一样,他是愈挫愈勇的斗士。他在傲然腾空的白鹤身上,看到了秋天的澄澈明净,于是写下《秋词》一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他,就是刘禹锡。这趟秋天之旅,成就了他的励志高歌。
1040年,他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戍边生涯。他立志打退外敌,可惜朝延软弱腐朽,他的心愿终究无法成为现实……“浊家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边塞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纵使战士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他,就是范仲淹,这趟秋天之旅,成就了他思乡忧国的情怀。
深秋,黄昏。归巢的鸟鸦在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凄厉地鸣叫,他骑着瘦马在古驿道上前行,西风萧瑟,望着不远处的“小桥流水人家”,凄凉悲苦的心情涌上心头,心中离愁“剪不断,理还乱”,于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秋日舞台即将落幕之前横空出世。
他,就是马致远。这趟秋天之旅,成就了他的羁旅之思。
秋天,是刘禹锡诗里的励志高歌,是范仲淹词中的家国情怀,是马致远曲下的羁旅之思。一段秋思的旅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八(10)班张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