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郝胜利
参加聚会,朋友介绍到我时,只要说:“他是跑步的,能跑全马的那种。”一桌人的目光立马变了,基本是惊诧、好奇,夹杂些许艳羡。这种感觉很好,很让人受用。
跑步之前,我是忽视它的,甚至于忽视一切身体方面的锻炼。天生瘦弱,加上长期伏案,随着年龄增长,体质是每况愈下,精神倦怠。一受凉就感冒,一感冒就发烧,一发烧就吊水,前前后后没有一个星期好不了。最邪门的是每天下午四点左右,胃就先胀后疼,看饭菜如同影视道具,食之味同嚼蜡。终于忍无可忍,加入了跑步一族。
万事开头难,跑步也一样。一是不会跑,走了一些弯路,出了一些洋相。比如晚饭后去跑,跑着跑着,肚子里像装了个千斤坠。跑前没热身,跑了一两公里后,不是岔气,就是崴脚。二是不想跑,找各种原因不去跑。成年人的复杂性,就在于他做或不做某件事,都能找到相悖的理由说服、宽慰自己。身体锻炼贵在坚持,久久为功。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坚持下去更难。
跌跌撞撞地跑了两三个月吧,效果出来了,“甜头”来了。首先是身体好了,体质整体上了一个台阶。腿脚轻捷,看楼梯就想上。过马路时,绿灯闪烁的那几秒里,突然启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过斑马线——当然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精神头足了,吃饭香了,睡眠沉了。
过程中交了几个跑友,加了几个群,增添装备、交流经验、提升技能。慢慢地能完成五公里了、十公里了、半马了,每一次进步,都伴着一次惊喜。不停地发朋友圈,收获点赞也收获动力。
在跑友怂恿下,终于要跑全马了,激动的心,颤抖的腿,踏上赛道。但见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一声枪响,万“马”奔腾。多巴胺和内啡肽从身体深处奔涌而出,充盈四肢百骸。在紧张亢奋、疲惫绝望中跑完了42公里。一种脱胎换骨、涅槃重生、“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内心膨胀得不要不要的。
一年有三节,跑步人却有N个节日,每一场马拉松比赛都是跑友的狂欢盛宴。跑前的热切期待,跑中的激情享受,跑后的自豪回味,非亲历者不能体会,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些都是几年前的事了。客观上因为疫情,近两年不能频繁外出参赛,主观上作为一个成熟的跑者,现在的跑步于我而言,是生活的一种常态,如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早晨慢摇十公里,周末加点量。跑完拉伸、沐浴,浑身通透,遍体舒适,开启神清气爽、元气满满的一天。
高兴时跑,郁闷了也跑。独跑、约跑,风中跑雨中跑——雨太大了就在跑步机上跑,或到地下车库里跑。在家时天天跑,出差旅行也不拉下,行李箱里一定有一套装备,一定不会放过每一次的磨蹄享受。用脚步丈量陌生的通衢大道、山川田野,用跑者的眼光和汗水,感受不一样的异乡风情。
常有人问:跑步对人有伤害吗?伤膝盖、伤关节、心脏肥大等等。我的回答是,量力而行的、循序渐进的跑步是不伤身体的,有百益而无一害。
去跑步吧。跑起来,更精彩!增强健康自信,提升生活品质,你也能成为“万里挑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