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第五届世界声博会暨2022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活动在合肥奥体中心正式开幕。活动云集了众多院士专家、人工智能顶尖学者、企业家领袖等嘉宾,为广大AI开发者和公众带来了关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的精彩分享。
人工智能要建立良好生态
中科院院士鄂维南在《下一代人工智能》演讲中,描绘了未来五到十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鄂维南说,这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深度学习,从图像识别,到Alpha⁃Go下围棋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虽然人工智能在工程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在鄂维南看来,在科学方面,仍然有很多问题,比如可解释性、可靠性、高效等方面。因此,鄂维南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发展下一代人工智能。
如何发展,鄂维南重点谈到了数据、算法、系统三个方面。他说,2012年的时候,写深度学习的程序是非常困难的,而现在本科生都能写深度学习的程序。为什么能做到这么成功,就是它的基础设施做得好,包括算法、数据、模型训练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
鄂维南表示,下一代人工智能不是单纯的算法,而是要建立起来一个良好的生态。鄂维南表示,希望这个突破能够在中国发生,希望中国科大、科大讯飞等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一起合力,把原始创新的算法做出来,而且能够把各个层面的生态、框架建立起来,“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业。”
努力构建通用的量子计算机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的演讲主题是量子计算的现状与展望。在他看来,这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很多关联。
潘建伟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计算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将可以满足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潘建伟说,量子计算的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来了,经过科学家40年的努力,达到了第一阶段的成就。潘建伟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他说,科学家们正在希望通过十到十五年的努力,构建通用的量子计算机。
为合肥人工智能发展支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对合肥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出了五条建议。“首先要加强专项政策的指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构建适应于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评估机制,制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融合应用的实施方案。”
其次,张立建议,要加快建设高端技术研发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合肥人工智能软硬件开发共享服务能力。第三条建议是引入战略型科学家,吸引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一流的科研人才团队。“第四,要打造高能级学术平台,强化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形成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科技成果。”
张立还建议,要发挥资本的力量,推动融合应用场景的落地。“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的投入,吸引企业资金参与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的转化,探索合肥人工智能从技术应用到联合创新场景的建设。”
三个新增长极拉动经济发展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向大家分享他寄予希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宋志平认为,不能只靠过去的传统产业带动发展,而是要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构筑新的增长极,用新的创新经济,创造新的经济活力。
行业增长极、经济热点、内循环的消费增长极,是宋志平重点讲到的增长点。他说,包括新能源、数字产业、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基建等新兴产业,其快速发展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应该用这些新的增长极,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第二个是经济热点。宋志平以合肥为例,“合肥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热点城市,是典型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宋志平认为,合肥政府对企业创新创业的引领和支持,是合肥快速发展的关键,合肥的模式很值得总结。
第三个是打造内循环的消费增长极。“要提高我们国内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来拉动消费。”宋志平以运动鞋举例,安踏、李宁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耐克、阿迪达斯等。宋志平说,品牌一方面是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民族自信心的问题。90后、00后他们很有自信心,我们国产的好产品,要多在国内销。”
人工智能要解决社会刚需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以“因为看见,所以坚信”为主题词,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他说,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人工智能技术也在各行各业推动产业发展,而人工智能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千家万户。就拿本次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的展览来说,既有四足机器狗,也有仿人型机器人,还有数字虚拟人、软硬一体机器人等。
刘庆峰也看到,投入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的青年日益增多。据统计,本次开发者大赛的团队人数从22000支增长到了32000支,增幅达到44%。对于年轻人火热的创新、创业热情,刘庆峰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核心技术的突破,也需要更多生态伙伴的共同成长。他希望更多年轻人和生态伙伴一起加入人工智能的发展大潮中,通过源头技术创新、系统性创新,解决社会刚需,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肖玲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