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遇到声音沙哑、疼痛难耐等问题,经常要讲课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嗓音问题的困扰。嗓音疾病主要有哪些表现?怎样才能拥有好嗓子?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陈浩带你了解如何守护“好声音”。
为什么教师易出现嗓音问题?
陈浩表示,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科学的发音训练,未能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面对宽敞的教室、众多的学生,为使自己的声音传遍教室每个角落,教师习惯性地用挤、压、卡、撑等发出喉音过重的声音,使气息、声带、共鸣得不到正常的工作,造成发声器官工作失调,产生嗓音疾病。
此外,很多老师用声习惯不正确,包括过度用嗓和滥用嗓音等。而职业环境与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教师出现嗓音问题的原因之一。
教师容易患哪些嗓音疾病?
常见的嗓音疾病包括急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等。急性喉炎常常发生在感冒咳嗽、过度用嗓后,声音嘶哑发作突然,程度比较严重。但经过积极治疗,一般2周内可以恢复正常嗓音;慢性喉炎是教师最常见的嗓音疾病,表现为声带水肿、慢性充血、肿胀肥厚、浅薄白色伪膜等;声带小结位于声带前中1/3交界处,表现为局限性黏膜肿胀或结节样突出,多双侧对称;声带息肉多位于声带中段边缘,单侧多见,形态多样。其他少见嗓音疾病包括声带白斑、任克氏水肿、声带囊肿等。
嗓音疾病有哪些表现?
声音嘶哑是最常见的症状,病变情况不同,嘶哑可轻可重,呈波动性或持续加重;多数会有发音费力、疲劳感,长时间用嗓后更明显;咽喉部不适,可伴有咽干、咽部异物感、黏痰附着感、咽痛不适等。如果以上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没有缓解,建议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嗓子?陈浩建议,控制用嗓强度,避免过度持续用嗓、避免嘈杂环境下用嗓,可以使用麦克风等辅助性扩音设备。尽量减少反复清嗓、咯痰的动作,以深吞咽、喝水的动作代替。教师讲课时不要语速过快,把每个字声母发清楚,保证气流充沛,同时也要避免情绪过分激动。
如果出现感冒咳嗽、咽喉疼痛、声嘶等表现,建议先适当休声。课间多饮水,每天饮水量6~8杯(约2升),也可以适当饮用菊花茶、胖大海等帮助声带保湿,尽量避免饮用浓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多吃蔬菜、水果等,减少食用辛辣刺激及过甜过冷食物。充足的睡眠是声带最好的休息方式。教师常见的声带小结、喉炎和声带息肉等嗓音疾病都可以进行发音训练治疗。
□问答
1.长时间使用含片好吗?
由于咽干、咽疼、异物感,许多教师会长期使用含片,含片虽可以暂时掩盖咽喉部不适的症状,但作用消失后咽部不适的症状可能会更明显,同时过甜的含片对咽喉部也是一种不良刺激,所以不建议长期使用含片。
2.反复清嗓会损伤声带吗?
清嗓时声带需要快速振动,频率远超过生理状态,长期清嗓容易造成声带损伤。
3.长期进行雾化治疗可以吗?
激素类药物短期(小于2周)雾化可以缓解声带炎症,促进组织修复,但长期雾化不仅不能保护声带,还可能导致药物性喉炎、真菌感染等嗓音疾病。
4.嗓子突然失声,完全说不出来话,只有口型,没有声音,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解决?
这种情况一般是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的急性喉炎。嘶哑比较严重,但通过休声,配合雾化、药物治疗,一般1~2周好转。
5.为什么每到季节变化的时候嗓子就容易发干发痒?
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大,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咽喉部细菌病毒感染,就表现为咽痒咽干;一些过敏性咽炎的患者在季节交替时也会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
6.受凉后出现声音嘶哑,治疗后嘶哑消失,但容易反复发作,是什么原因呢?
感冒后的嘶哑通常是急性喉炎,容易治愈。但如果治疗时没有休息好,加上平时用嗓也比较多,就可能会演变为慢性喉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声嘶,所以感冒后的急性喉炎一定要积极治疗。
7.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都需要手术治疗吗?
慢性喉炎、声带小结、早期的声带息肉都是可以保守治疗的,主要是日常保护和发音训练,而对于一些保守治疗无效的小结、较大的息肉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一般建议手术时间安排在寒暑假。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