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6小时内读完一本30万字的书是什么样的体验?需要多高的专注度、多强的意志力?2022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大赛上周末在沪苏浙皖164个赛点同时开赛,5685名选手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最终,来自安徽的选手包揽个人阅马的冠亚军。
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大赛由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和阅读马拉松组委会共同主办,2018年至今已连续举办5届,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线下阅读赛事。本次大赛吸引了5685名读者参与,他们组成1137支队伍,于11月19日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同时展开了一场专注度与意志力的较量。
根据比赛规则,参赛者需在6个小时内读完一本未正式出版的新书并完成一份考卷,赛后系统将自动计算出选手答题成绩并与阅读时间进行累加,总成绩最终以阅读速度分和阅读质量分相加确定。与去年相同,今年选手可在报名过程中自由组队,以5人小组的形式组团参赛,既有个人成绩排名,也计算团队总成绩。
据了解,本次比赛用书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提供的《科学的起源:中世纪如何奠基现代科学》,全书共383页、303000字。普通读者在6小时内读完这本书并非易事,而参赛者还要通过答题和写读后感等方式,来检验自己的阅读质量。
本次大赛长三角地区共设置164个赛点,安徽省在34个公共图书馆设置赛点,共1285人参与比赛。经过6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来自芜湖市繁昌区图书馆赛点的选手唐珊和“小城之光”团队分别获得大赛个人第一名与团队第三名的成绩,宣城市图书馆赛点的选手肖弋斩获个人第二名。
很多参与者表示,作为阅读者参与比赛,成绩和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获得与自己对话和竞赛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了解自我并战胜自我,也更愿意拉上身边想阅读却又不经常阅读的朋友一起读书。
作为中国原创的阅读推广活动,阅读马拉松旨在响应“全民阅读”的号召,大力营造书香社会氛围,推广检视阅读方法的传播,宣传阅读的乐趣,给广大阅读者留下共同阅读的美好记忆,更是促进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便利化的实际举措。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