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疾病的护理和健康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科学的态度防病治病。首先带大家一起了解血尿的基本常识,何为血尿呢?血尿是指尿中含有过多的红细胞。离心尿液每高倍视野(x400)中红细胞计数超过3个即可诊断为镜下血尿。每1000ml尿中含有1ml以上血液时可呈肉眼血尿。血尿程度与潜在的后果无相关性,但是血尿程度越重时,发生病变的概率就越高。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血尿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一、血尿分段:
1.初始血尿仅仅排尿开始时出现,说明病变在前尿道。
2.终末血尿排尿终末时出现血尿,提示病变多发生在尿道、膀胱颈部、膀胱三角区。
3.全程血尿指一次排尿,从开始到结束都为血尿。通常提示膀胱、输尿管和肾病变。
二、血尿的常见原因:
1.肾脏及尿路疾病
(1)炎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统结核、泌尿系统霉菌感染等。
(2)结石: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结石,当结石移动时划破尿路上皮,容易引起血尿亦容易继发感染。大块结石可引起尿路梗阻甚至引起肾功能损害。
(3)肿瘤:泌尿系统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或邻近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泌尿道时均可引起血尿。
(4)外伤:是指暴力伤及泌尿系统
(5)先天畸形:多囊肾,先天性肾小球基底膜超薄、肾炎、胡桃夹现象(该病是血管先天畸形引起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受挤压,引起顽固性镜下血尿。右肾静脉径直注人下腔静脉,而左肾静脉须穿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夹角注人下腔静脉。正常时此角45°~60°,若先天性此角过小或被肠系膜脂肪、肿大淋巴结、腹膜充填均可引起胡桃夹现象。诊断主要靠CT、B超、肾静脉造影检查,治疗须手术矫正)。
2.伴随或继发于全身性疾病
(1)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结缔组织病: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硬皮病等。
(3)感染性疾患:细菌性心内膜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丝虫病、感染性猩红热等。
(4)内分泌代谢疾病及维生素D、维生素K缺乏:痛风肾、糖尿病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5)心血管疾病:肾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肾静脉血栓形成。
(6)物理化学因素:如食物过敏、药物(如砷中毒,磺胺、酚、汞、铅、大量输注甘露醇、甘油等)、毒物、放射线照射、运动后等。
三、血尿发生的部位及特点是什么?
1.膀胱常伴排尿症状,鲜红色全程或终末血尿,常伴有血块,镜检为无管型。
2.尿道、前列腺鲜红色终末或初始血尿,多有排尿症状。
3.肾、输尿管常伴有肾绞痛,一般无排尿症状;呈暗红色全程血尿,可有细条状血块,可伴有蛋白尿,尿镜检常有管型。
四、血尿患者应如何护理?
1.血尿是一个严重的症状,患者极度恐惧。应安慰患者及家属,说明1000ml尿中有1~3ml血就为肉眼血尿,失血是不严重的,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要注意卧床休息,轻者可以适当做少量轻微活动。
2.平时养成多饮水的习惯,每日需2000~3000ml,保证一定量的尿液量以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
3.多吃含铁丰富及补血食物,如红枣、动物肝脏等。少吃刺激性食物,少抽烟或不抽烟。忌服辛辣、蒜、马肉、辣椒、蒜、生葱、水产品(虾、蟹)、狗肉、香菜、驴肉等。
4.积极治疗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等疾病。预防尿路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清洁,勤换衣裤。
5.加强工作中的自我防护,做好染料、塑料、橡胶等工具生产中的防护保健工作。
6.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养成规律排尿,不能经常使膀胱高度充盈。感觉到尿意,即要去排尿,尽量少憋尿,以减少尿液在膀胱存留时间过长。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
血尿症状根据其颜色的不同可能诱发不同部位的疾病,而这个患者一般很难区分。总而言之,发现血尿及早检查、确诊及时治疗,一时难以确诊的要到医院定期复查。(本文不代表本报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