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姓范,名许子恩。字嘛,暂时没有。年十三。家住合肥,现在五十中埋首书山题海。甚喜读书,家有藏书超千卷,闲暇时,常读之。家中老父老母,极为孝敬,琐事皆礼让之。余虽无大本领,但不失为好学生,好儿子,好人矣。
以上就是我的基本情况,用幽默的语言写来也确有一番风味。好了,言归正传,看完自我介绍,你是不是觉得我很有意思呢?
其实,我的外貌很普通,圆圆的脑袋,小小的眼睛,大大的鼻子,无论从什么方面来说,都算不上一个“美人”,但我的确很健康,从头到脚都很结实,身上找不到一丝多余的赘肉,走出的每一步都很坚实,如同在地上生了根一般,绝不会发虚。但从外表来看,我依然是一个平凡的,甚至有些愚笨的中学生。
那些陌生的,或者与我仅仅是打了个照面的人,一定会是这样想,但那些真正了解我的人才会知道我的心中所想。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以说,我都有所涉猎,大到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感悟,小到班级足球赛的对抗,无一例外都是我的天地。不仅仅是学有所获,也乐于助人。每当有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只要我有时间,都会和他一起攻艰克难;每当有同学因为一些小事而起了争执,一旦我出面调解,无论他们争得如何面红耳赤,最后总会握手言欢。这就是我的“魅力”。
而我的这些知识与品质都来自哪里呢?当然,有一部分要感谢我的父母,但更大的一部分,则是源自读书。
我识字很早,从三岁开始就可以读报纸了,这得益于我早年间看动画片的喜好,让我熟识了两三千个常用字,但我第一次读书却是在五岁的时候。
那时,我才上幼儿园大班,而我的爸妈在机关上班,下班都很晚,很多时候我只能一个人待在班级里。要知道,一个多小时无聊的时光,对不满6岁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这几乎就是噩梦。改变,就发生在那电光石火的一瞬间。有一天,百无聊赖之时,躺在地上的我发现了一个书柜(为什么躺在地上?因为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一句话:能躺着决不坐着,能坐着决不站着,能站着决不走着,多舒服呀),我走上前去随手拣起一本《三毛流浪记》,却浑然不知自己拿的是一块敲门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翻开书,立刻就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时,我为三毛那悲惨的身世而感到悲哀,也对那些麻木不仁的达官贵人们感到愤慨。这些都是一个小孩最初的思想,我很庆幸选中了那本书,当晚,我是看完了《三毛流浪记》之后,才跟着父母安心地回到家。或许是过于久远,那期间的事我大抵忘却了,唯独这一件,在我的记忆中经久不散,反而越来越浓,如电影一般,常常在脑海中重现。
谈完了读书,再来说说很多人,不,应该是学生,所最惧怕的事情——学习。从小到大,我从来都没有把学习视为一种困扰,一种负担,而是把它当作一种喜爱。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觉得,这非常有道理。请你想象一下:在一张干净整洁的书桌前坐下,思考着眼前的题目,享受着思维的涌动,耳边传来笔在纸上行走的沙沙声,畅快而又青涩,沙哑却又略带磁性,心中仿佛有什么东西油然而生。啊,那是快乐,无与伦比的快乐。你感受到了吗?这就是学习的真谛,这就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
没错,说了这么多,你一定对我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不是浮于表面。其实,我写下这些文字不在于表现自己的经历与思想是如何“高尚”,也不是叙说自己的一般与平常,我只是在努力表现一个真实的自己。这就是我在这个世间十三年的大致经历,虽然很短,但却富有情感,富有收获,更饱含家人、老师与同学们的关怀与关爱。然而,前路漫漫,我还有许多路要走,有许多苦要吃,有许多错误甚至麻烦需要面对。但我并不害怕。因为我的心中有信念:我虽普通,却不平凡。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合肥市五十中望岳校区八(10)班范许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