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易感人群最好尽快接种新冠疫苗
  近期,我省各地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抓紧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织牢疫情防控网。第九版防控方案和此前的有何不同?居民应该如何做好防控?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省疾控中心相关专家。
  建议符合条件的人群尽快接种疫苗
  省疾控中心应急办公室主治医师宋丹丹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近三年的时间内,国家先后出台了九版方案。第一版到第六版防控方案针对的是原始株。第七版主要是针对阿尔法株等,第八版针对的是德尔塔株,第九版主要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每一版的出台都是根据我国疫情形势来做动态调整的。病毒在变,我们对病毒的特点和疾病的认识也在变,防控措施也跟着变。基于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传播力、致病力等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变化以及国内外最新疫情形势,防控方案制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精准。
  通过第九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实际评估和实战经验,经过研究论证,对第九版方案的部分措施进行了优化,形成了二十条优化措施。主要优化措施有:目前我国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BA.5和BA.5.2、BA.2.76。评估发现,密切接触者3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81.4%,4天达到90.1%,5天达到94.5%,7天达到99.7%。因此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由原来的“7+3”(即7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健康监测)改成了“5+3”(即5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隔离),其中3天居家隔离期间要严格按照《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和同住人员均做到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访。
  “评估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万,也就是10万个人里面仅有3个人检出阳性。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宋丹丹表示,根据这个情况,不判定次密接,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
  此外,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原来是7天集中隔离,现在调成7天居家隔离。宋丹丹表示,外溢人员的风险经评估大概是4.9/10万,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改为7天居家隔离,可以节省集中隔离资源。
  宋丹丹表示,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明显减弱,相较于之前毒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降低,这既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也可能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及时干预治疗等因素有关。我国新冠重症及其关联死亡处于较低水平,这与我们采取积极的预防策略和统筹优质救治力量有关。但是,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老人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如果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仍可能会出现一定比例的重症,因此加大对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的保护尤为重要。接种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尽快接种疫苗。
  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科学性精准性
  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龚磊表示,落实好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程度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但这绝不是放松疫情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
  “坚持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对疫情防控的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采取更为快速、精准、科学的措施,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龚磊表示,针对防控措施简单化、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二十条优化措施明确规定,不能随意扩大管控区域和人员范围、封控后长时间不解封等。
  “长期封控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还容易造成焦虑情绪,必须予以纠偏和避免。”龚磊表示,要进一步加强高低风险区划分标准的培训,组织好风险区域划定和管理,原则上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域划定范围,但要及时通过核酸筛查和疫情研判,快封快解。对风险人员的判定要以现场流调为依据,不得通过时空伴随扩大范围,造成大面积“误伤”,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对高风险区既要严格管控,做到“足不出户”,也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满足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用药需求。同时,做好封控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群众实际困难。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科科长许德表示,当前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都是基于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来的,现在新冠病毒发生了多次变异,毒力相对来说降低了,防疫措施也在不断优化,尽可能不影响大家的生活。公众需保持耐心,遵守当前各项防疫措施,这样才能早日实现抗疫的全面胜利。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