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延伸阅读
金融举措靠前发力推动经济回稳向上
  受疫情、外部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和下行压力。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金融靠前发力,近期推出一系列举措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群体的支持力度,全力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
   货币政策工具助力经济稳大盘
  12月5日,年内第二次降准正式落地。今年以来,两次降准共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超万亿元。
  专家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加大了实施力度,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协同发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障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
  今年以来,央行创设了科技创新、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支持工具,积极支持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效需求;同时,引导金融机构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为拉动投资起到关键作用。
  在信贷发力支持下,稳经济各项举措加快落实,发展韧性继续彰显。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前10个月,我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1%,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到位资金增长22%。
  助企纾困措施加力帮扶市场主体
  近期,央行等六部门推出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对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今年前10个月,金融机构累计为332万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到期贷款办理了延期。
  在四季度对收费公路贷款利息进行减免;对符合要求的新发放贷款减息;延期贷款免收罚息、不影响征信记录……一系列金融举措以“真金白银”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只是帮扶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的一个方面。在央行、银保监会的引导下,金融机构还不断创新贷款产品和服务,提升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金融供给的精准性。
   在房地产领域打出“组合拳”
  连日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宣布与多家优质房企签署合作协议,提供意向性融资支持超过万亿元,合作涉及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债券承销与投资等多个领域。
  银行业在房地产金融领域积极行动,这背后是金融管理部门的政策引导。近期,金融管理部门推出多项举措,整合了信贷、保函、债券等多种手段,涉及“保交楼”、预售监管资金、房企并购等多个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
  近日,央行、银保监会公布了16条金融举措,从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等多个方面作出政策安排。两部门表示,要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