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延伸阅读
“小南”也在太空顺利开花

航天员在太空培育的拟南芥。
  “你们的‘小南’长得怎么样了?”今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此前,航天员们在太空播下了拟南芥种子。天地同步,来自北京、湖北、云南等全国13个省市30余所学校的学生也参与到这场“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实验中。他们把这些拟南芥亲切地称作“小南”。
  “实验组的拟南芥开花了……期待我们的‘小南’能够和空间站上的‘小南’一起,早日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实验!”作为代表,云南省大理州实验小学六年级的白族学生梅子言向航天员老师汇报了“小南”的生长情况。
  自今年6月5日入驻天宫以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轨任务安排饱满,是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的“最忙乘组”,其中包括空间科学实验和太空授课。本次随航天员返回地球的空间科学实验样品有3个生物样品冷包,里面就有拟南芥。
  与水稻一样,拟南芥种子也在中国空间站内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并顺利开花,科研人员首次对空间生物钟调控光周期开花的关键基因进行了研究。
  后续,科学家将对返回样品进行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和代谢等相关分析,通过检测及分析研究,解析空间微重力对于拟南芥和水稻作用的规律和分子基础,为进一步创制适应空间环境的作物和开发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北京日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