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新站高新区,科技创新教育优势得天独厚;社团课程与特色活动相辅相成,青少年科学素养不断提升;科创教师专业成长,做好青少年科创的引路人。“双减”背景下,合肥市淮合花园小学用好用足科创资源,深耕青少“学”的变革。近年来,在各类科创竞赛中,学生们以优异的成绩快速“出圈”,为学校特色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构建课程体系 播撒科创“种子”
电池是怎样被发明的?为何会储能?与青蛙腿又有什么关系?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合肥市淮合花园小学“科技馆里的科学课”第一课正式开课啦。学习与动手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好奇心逐渐被点燃,与老师一起完成了本节课的探究活动。
“来玩、来学、来创造。”近年来,合肥市淮合花园小学始终坚持“培养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中国人”的理念,大力发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和学生科普文化教育。在“双减”的大背景下,2022年3月,学校启动“科创少年智创未来”特色发展项目,通过社团课程和特色活动构建起科创教育的运行模式。
如今,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校本课程与优质科普教育课程等拓展性课程“全面开花”。
科技特色校本课程《百变工程》进入一年级课表,每周一次,普及率达到36.98%;引进“科技馆里的科学课”优质科普教育课程,覆盖五年级所有班级,学校被评为中国科技馆——“科技馆里的科学课”全国示范校第一批挂牌学校。不仅如此,智能创新课程、创意制造课程、机器人编程课程等课后三点半课程,以及机器人社团、激光枪射击社团、天文科普社团等特色发展项目社团同样深受学生欢迎,特色发展项目普及率已达到44.3%,学校特色办学得到进一步彰显。
关注教师培养 厚植成长“沃土”
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从2014年9月投入使用至今,刚刚进入第九个年头;这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用青春和热情点燃教育梦想。
科创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科创少年的培养自然离不开优秀的科创教师。为提高科创教师的能力素养,合肥市淮合花园小学深耕青年教师培养,依托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推动科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上台阶。
独行快,众行远。2022年6月15日,合肥市新站高新区郑中欢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在合肥市淮合花园小学揭牌。作为该名师工作室的挂牌学校,合肥市淮合花园小学充分发挥科创优势,尽心竭力地为名师工作室提供支持和服务,成为名师工作室的坚强后盾。名师工作室张开怀抱,让更多的科学教师共享科创成果,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与此同时,学校开展的各类教研、培训活动也成为提升教师“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教师们捕捉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课堂外,一次次激烈的思维碰撞,凝聚出集体智慧的强大力量。像这样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学校科创教师得以快速成长,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加入科创教师队伍,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领路人”。
参与科创赛事 特色教育结“硕果”
今年3月23日,合肥市淮合花园小学组织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引发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中央电视台记者也来到淮小,对活动和师生进行了拍摄和采访。活动并于2022年3月24日晚19点40分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焦点访谈》中播出,淮小有幸登上了央视舞台;此外,学校还带领学生参与合肥市天文科普活动,打开了孩子们探索深空的大门……作为科创教育特色学校,合肥市淮合花园小学结合自身特点,以丰富多彩的科创活动托起孩子的“科技梦”。
在做好常规科创活动的同时,学校科技活动中心积极做好各项比赛培训准备工作,孩子们在各类省、市级比赛中表现优异,捧回了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奖杯。
合肥市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所申报的机器人小创客实践活动项目获得一等奖,科技小发明《秋千灯》获得二等奖;合肥市第14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学校在B类轮式或履带式行走机器人、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两个项目中分别获一等奖,其中机器人创新挑战赛项目成功晋级省赛;第二十一届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机器人创新挑战赛项目获得省二等奖。通过以赛促练,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动脑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探索科创教育的道路上,合肥市淮合花园小学还相继斩获了“‘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全国试点单位、全国天文科普教育特色校等诸多“国字号”荣誉。近年来,学校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也得到迅速提升。学校先后被评为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合肥市第五批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校、合肥市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合肥市绿色校园、合肥市优秀少年宫、合肥市戏曲传承基地等,真正变成了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科创浪潮奔涌不息,孩子们眼中有光、心中有梦,在科创的道路上尽情奔跑,合肥市淮合花园小学的科创教育势必乘风而行,以科技创新开启特色教育的崭新未来。
方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