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筑牢由“工”变“匠”强磁场
——宿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总蓝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宿州市各级各部门从点到面,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等5个方面25项改革举措,积极谋划、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如今,宿州市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正阔步走在新征程上,为宿州市加快建设“一城两区三基地”贡献产业工人的力量。
  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宿州市把凝聚产业工人爱党爱国、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推进产改的重要政治任务,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和政治吸纳,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不断增强党在产业工人队伍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近年来,宿州市大力实施“双培三帮带”活动,深入开展“找出一批、发展一批、输入一批”专项行动,真正把青年技术骨干、技术能手、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2018年以来,该市累计发展产业工人党员1400余名,全市产业工人党员队伍持续壮大。
  宿州市委组织部坚持不懈抓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史学习教育等,组织1897个企业党组织开展“午餐党课”“红色观影”等活动1.5万余次;2018年以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企业党组织书记、出资人负责人的教育培训1.2万余人次,进一步帮助企业提升抓党建、促发展、惠职工的工作能力。
  宿州市委宣传部持续放大引领优势,把“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实践活动”“新阶层人士‘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等作为全市“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部分进行安排部署落实;组织动员主流媒体和文艺工作者,创新开展宣传报道和艺术创作,推出一批在全市产业工人中产生广泛影响、引发强烈共鸣的宣传专栏和文艺作品。
  宿州市总工会着力发挥工会群众工作优势,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用产业工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职工故事、劳模故事、工会故事。全市各级工会结合实际、创新工作载体,通过职工大讲堂、劳模工匠宣讲团等多种有效形式和途径,汇聚起产业工人队伍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共同意志。
  劳动者奏响时代最强音
  许启金是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宿州供电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班员,作为一名产业工人,他用行动坚守初心,用实干担当使命,累计高质量完成1200多项高压带电作业任务,消除3500多处输电线路隐患,完成创新项目100多个。
  作为“启金”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近年来,许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等方面开展技能创新,共取得100多项创新成果,其中88项获得了国家专利。“我们工作室共有317人,多数是近年来新入职的大学生。他们学历高、有知识、眼界宽,接受能力很强,是创新创造的活跃力量。”许启金说。
  党的二十大代表廖志斌,也是许启金的徒弟。多年来,师徒二人立足工作岗位创新创造、兢兢业业,为保障电网安全和电力系统技术改进、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许启金、廖志斌师徒创造了“双全国劳模、双党代表”的佳话。
  在宿州市,像许启金、廖志斌一样优秀的高素质产业工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征程中建功立业。
  2022年,安徽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康彦龙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宿州市总工会命名为“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该“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成为推动公司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仅在2021年,康彦龙工作室完成的技术攻关就有19项,为公司节约资金和创造效益约14077.48万元,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论文1篇。
  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用人单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据悉,宿州市现有市级及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67所,其中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1所、长三角地区劳模创新工作室1所、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8所、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57所。
  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赵辉是云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工作之余他积极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在赛场上,与优秀的‘技能大咖’同台竞技,既能开阔视野,也能激励我苦练技术,精益求精。”赵辉说。2022年11月12日,淮河流域安徽段城市职工技能竞赛在宿州举行,赵辉荣获该赛事焊工项目的一等奖。
  以比促学、以赛促练,宿州市将技能大赛融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广大职工踊跃参与,一批具有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的技术人才破土冒尖、脱颖而出,展示出工人阶级的时代风采。
  今年以来,宿州市开展市级一类竞赛8项、市级二类竞赛11项、市级三类竞赛7项,并成功举办第一届“新徽菜·名徽厨”专项职业技能竞赛,埇桥区举办“暖民心行动”家政服务职业技能竞赛,以及重点项目劳动竞赛4场,截至目前,全市上下已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800余场。
  围绕经济发展大局,服务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宿州市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宿州市160余家企业,1.25万企业职工参加了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或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同时,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项目,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83万人次,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的同时为企业和市场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源。
  在宿州应用技术学校,校企联合培养的“订单班”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的首选。与普通专业班级相比,“订单班”在课程设置上更加突出校企优势互补和产教深度融合,实行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导师”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快提升职业技能,实现课程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近年来,宿州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扣国家高质量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搭建各类实训基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宿州市加大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2022年1~9月份,全市职业教育投入36835万元。目前,宿州市正计划投资近5亿元,在职教园区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建成后将成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孵化平台。
  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福祉
  “以前每月只能拿到两三千元,现在经过技能培训不仅有了一技之长,工资待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谈到自己这两年的变化,宿州市职工王新晴感受颇深。经过家政培训,王新晴不仅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而且获得了育婴员、母婴护理、催乳护理、小儿推拿等证书,现在月薪达到一万元左右。
  时代赋予产业工人以重任,也将赋予产业工人以荣光。除了待遇提升,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也在稳步提高。
  近年来,宿州市表彰劳动者重点向产业工人倾斜,一大批产业工人先进典型脱颖而出。据悉,宿州市产业工人中劳模人数148人,占全市劳模人数的20%以上;2020年,3名优秀产业工人代表当选全国劳动模范;2022年表彰的安徽省劳动模范有21名产业工人,占比为53.8%;今年拟表彰的宿州市劳动模范中产业工人占一半以上。
  宿州市逐步完善保障机制,全市工会开展困难职工生活救助5750户,发放资金1070.5万元;医疗救助1600户,发放资金847.7万元;助学救助1615户,发放资金660.5万元。发放困难职工劳模帮扶金和生活困难救助金共计260.6万元。向50余名劳模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服务,总贷款金额近亿元。
  同时,宿州市不断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政策,落实监督机制,完善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援助的工会维权体系,组织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推动劳动法律监督政策落地生根。
  随着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宿州市积极推动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建会和货车司机、快递员等八大群体入会,不断培育和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切实夯实工会组织基层基础,精准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推动解决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休息休假、职业安全等突出问题,更好地服务产业工人,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黄元明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