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III06版
发布日期:
见证中国飞天梦圆
  2005年10月12日,先后有两份新安晚报出现在报摊上,其中第二份就是本报创刊以来惟一一份号外。
  当天,全国近百家纸媒出了号外,只因为“神六飞天”。“神六飞天”不到两个小时,安徽读者就拿到了新安晚报“号外”。“有即时资讯,又有独家专访,有点有面,非常好。”这是当时读者给予的评价。数万份号外一经面世,半个多小时就被读者抢购一空。
  此后,中国神舟、嫦娥系列每次发射都引起世人关注。作为安徽第一都市报,本报多次派出记者前往酒泉和西昌,现场见证中国航天出征仪式,记录中国飞天的步伐。
  “5、4、3、2、1、发射。”2007年10月24日18时许,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载着“嫦娥一号”腾空而起。本报特派记者见证了中国嫦娥系列的第一次发射,为安徽读者发回了第一现场的报道。三年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同一地点,本报特派记者再次见证了“嫦娥二号”的发射。
  从神舟一号为航天员探路,到神舟五号载人飞天,再到神舟七号航天员开展太空行走,中国探索太空的步伐一直在加速。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来实施。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是计划的第二步。2011年9月29日晚,戈壁滩深处一声巨响,“天宫一号”飞船像条巨龙腾空而起。时隔一个月,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对接,中国正式开启了空间站时代。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了有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参加的太空之行,本报作为安徽省唯一受邀媒体特派记者全程见证了这次任务。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手动对接这一世界难题。
  为了飞天梦,无数国人为之付出艰辛,也有无数皖人为之付出汗水。从“天宫一号”上的多功能宇航显示器,到助推神舟飞船腾空一跃的氧化剂都来自安徽企业,更有大批安徽人在条件艰苦的戈壁滩默默为祖国的飞天梦想奉献终生。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这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新安晚报报道了合肥40名小学生受邀与王亚平同步做实验,结果对比太神奇,体验开心又有趣。
  我们见证了中国飞天梦想成真的步伐,也见证着祖国日益壮大的实力。记录中国,记录历史,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