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航船的瞭望者,新闻媒体需要具备独到的新闻眼光,作为一个有使命感的记者,更应目光远大,站在时代的前沿。“文科分数线缘何‘大跳水’?”是本报对反常现象提出的疑问;环保部“叫停”5亿元工程,只为保护江豚,是本报捕捉的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案例;“大接访,安徽做了篇‘大文章’”是本报敏锐观察到安徽在奋进新征程中展现出的新气象……回望30年来,新安晚报在时政财经报道领域,独树一帜,将“宏观形势”“中观思路”“微观案例”深入浅出地融合在一起,因事论理,做出了新闻报道的思想深度。
1
总理来到咱们中间
2003年,安徽淮河流域发生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7月1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蚌埠荆山湖行洪区,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最亲切、最温暖的问候。7月14日本报以《总理来到咱们中间》为题进行了报道。
2
大接访,安徽做了篇“大文章”
2021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要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一个多月间,从省级领导,到各市县、各厅局,安徽全省上下写出一篇领导干部公开接访的“大文章”。
如此密集的公开接访,此前在安徽并不多见,本报记者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现象,从细微处入手,由点及面,梳理出大接访的背景、成效与示范作用,并提出“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才能写好‘民心’这篇大文章”的鲜明观点。
3
省长为中小学生减负“呼喊”
“我们每个同志,包括在座的各位,想到我们小的时候天天玩,也没怎么念书,现在不都当领导干部,也没耽误成长,不也挺快乐的吗?”2012年12月19日召开的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时任安徽省省长李斌现场为学业压力大的中小学生“呼喊”,要求通过中、高考的杠杆作用,“切实把学生、教师和学校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
省长“接地气”的发言,被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也给原本晦涩的会议报道增添了亮点。
4
投资近5亿工程为何被“叫停”
投资近5亿元的“黄金航道”工程和长江中嬉戏的江豚,孰重孰轻?环保部的一纸决定给了我们答案——2014年11月27日,环保部“叫停”了拟投资近5亿元的长江下游安庆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
本报记者获悉这一线索后,立即出击采访,深挖背后原因与深刻意义。据悉,环保部说“不”,主要是因为工程所处生态环境十分敏感,工程建设将直接占用江豚等水生生物重要生存环境,由此导致对江豚的影响程度尚不明确,而且工程报告书针对江豚所提出的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尚不确定。出的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尚不确定。
不难看出,加强对重大涉渔工程设施建设的科学论证和环境评价,会给江豚等珍稀动物带来一份希望,助力留住长江的微笑。
“长江的微笑”江豚。(资料图)
5
文科分数线缘何“大跳水”
2007年6月26日,安徽省2007年高考各批次录取最低分数线公布,文科分数线比各方预想的低十多分,本报刊发的《文科分数线缘何“大跳水”》这篇报道中,采访了部分考生和老师,就这一反常现象提出疑问。报道刊发后,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当晚,省考试院重新核分后发现,所有文科考生文综科目有一道题目的成绩被漏统,当年文科分数线重新划定。随即,本报又及时推出特刊,刊登重新划定的分数线,并做好提醒和服务,让处于一片恐慌中的家长和考生吃了一颗“定心丸”。
6
深度解读小岗村“土地之变”
2006年春天,安徽凤阳小岗村成立合作社的消息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28年前18户农民摁下血手印的生死契约揭开了“分田到户”的序幕,28年后小岗村又走上了“合地入股”的集体经济“老路”。
当年的生死契约已被送进了博物馆,而被冠以“中国改革第一村”称号的小岗多年来却一直在致富的路上苦苦探索着,种黑豆、种葡萄、养香猪、办厂子……然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吃过苦头的小岗人在这次新的变革面前,选择了冷静和低调……
小岗,在改革开放中已成一个特殊的标记,也承载着我们对安徽农村太多的期望,她的发展变化,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本报派出精锐记者,深度解读小岗之变,将小岗的嬗变故事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