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送到家门口,感谢政府对我的关心,这次培训不仅长了见识,更让我多了一项就业技能!”“新徽菜·名徽厨”首期技能培训结束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池大姐兴奋地说道。据悉,今年以来,合肥市包河区通过多家具有培训资质和实力的定点培训机构落实培训工作,让包河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实在在的真本领。
学厨就业 从家庭主妇到“烹饪大厨”的转变
“从最初的切菜刀功,到最终的菜肴出品,经历了很多工序,如今看来,所有的付出努力都是值得的。”池大姐激动地说。今年快50岁的她是包河区烟墩街道一名退捕渔民,之前做了很多份工作,没有什么技能,不过做饭却是她最擅长的。
“池大姐培训结业后,我们推荐她到家附近的饭店上班。”在2022年度包河区“新徽菜·名徽厨”技能培训第一期结业典礼上,包河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像池大姐这样退捕渔民因学厨而成功走上就业岗位的典型,在包河区并不少见。
家住义城街道的张大姐和孙大姐,今年在文杰职业培训学校通过“新徽菜·名徽厨”培训指导,掌握了“三河米饺”这道美食的烹饪技艺,合伙购置了餐车,在小区周边卖起了“三河米饺”,既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为家里增加了收入,也让周围的邻居尝到了以往饭店里才有的味道。
包河区鼓励和支持培训学校建设“新徽菜·名徽厨”就业技能培训基地,采取学制教育、“培训+就业”等模式,大力开展“新徽菜·名徽厨”就业技能培训,今年已有多名喜爱徽菜制作的重点就业群体及退捕渔民参加了培训,并顺利解决就业难题,实现个人价值。
技能培训 培育出更多舌尖上的“徽味”
大火热锅、葱姜爆炒、煎鱼调味、慢火收汁、出锅装盘……一整套流畅娴熟的操作后,一道色香俱全的臭鳜鱼出锅了。这是同庆楼庐州府店厨师长丁俊生的拿手菜品。
今年46岁的丁俊生已经从事厨师行业30余年,对徽菜的烹饪有着自己的理解。“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说的就是徽菜里的头牌菜——臭鳜鱼。”
“臭鳜鱼从选料开始每一道程序都十分严格,精选一斤五两左右的活鱼,宰杀后冷藏收缩肉质,再用传统木桶腌制,促进鱼肉发酵,而且腌制的时间、盐量根据冬夏季节不同均有讲究,烹饪中精选五花肉粒、黄山笋丁、香菇丁等优质辅料来增加鲜香度,再用黄山豆酱、四川豆瓣酱来调味,保持传统农家味。”提起臭鳜鱼的制作过程,丁俊生娓娓道来。
“现在的做法跟以前不同了,少油少盐不勾芡,更符合健康养生的饮食理念。”丁俊生说。培育独当一面的徽厨离不开职业技能培训,这是获得“看家本领”的基础课。
“技多不压身嘛,多学点手艺肯定是好的。”作为厨师长的丁俊生,依旧经常参加职业提升培训,“我关注到全省暖民心行动中有‘新徽菜名徽厨’行动,还要评选‘徽菜名厨’、开展技能培训等,这也是我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丁俊生表示,他将参与更多的公益技能培训,同时不断传承开发新菜品,助力徽菜及餐饮业发展。
“2022年,包河区相继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208人次,明年,我们将开展技能培训不少于200人次。”包河区人社局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说,每年还会向市级遴选推荐至少1名“合肥名厨”,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每人2万元的奖励。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