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元旦起施行,59个物种将被重点管理
“水中杀手”鳄雀鳝上了“黑名单”
  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近日共同发布《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记者注意到,包括“水中杀手”鳄雀鳝在内的59个物种被纳入名录,相关部门将按照职责分工,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不断提升外来物种侵害防治水平。近年来,鳄雀鳝在我国多地现身,与部分消费者私自放生或丢弃不无关系,一些商家的买卖行为也为鳄雀鳝的泛滥开了“绿灯”。
  管理
  记者近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根据《生物安全法》,农业农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关总署和国家林草局组织制定并发布了《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记者注意到,包括鳄雀鳝、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内的59种植物、昆虫、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病原线虫、软体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被纳入上述名录。农业农村部表示,依照有关规定,在特定区域内合法养殖的水产物种不在名录管理范围内。
  对于此类外来入侵物种,我国已屡次发文严厉管控。记者注意到,去年1月,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委发布《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此后《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陆续施行。
  针对最新发布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农业农村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在风险研判和入侵趋势分析基础上对名录实行动态调整,该名录所列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与防控按照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开展。
  踪迹
  今年夏天,河南省汝州市城市中央公园内一场长达近一个月的“怪鱼”抓捕行动引发广泛关注。
  7月,汝州城市中央公园云禅湖出现一条“怪鱼”,“体形大、神出鬼没”。这条“怪鱼”最后被证实是外来入侵物种鳄雀鳝。相关资料显示,鳄雀鳝是北美7种雀鳝鱼中最大的一种,能长到3米,为大型凶猛鱼类,主要生活于纯淡水中,偶入咸淡水。以其他鱼类为食,被指十分凶残,有攻击人类的倾向。
  抓捕工作并不顺利。公园管理方邀请了专业捕捞队伍,通过声呐系统定位对这条鱼进行搜索。但鳄雀鳝可能是受到惊扰,从此不怎么出现了。当地后来特意采购了一批围网,尝试通过诱饵对这条鱼进行捕捞,但并未奏效。
  最后,当地排干湖水搜寻,最终通过无人机等设备勘测,确认鳄雀鳝藏身于涵洞内。8月27日2时许,通过工作人员的持续搜捕,两条鳄雀鳝在涵洞中被捕获,为一雌一雄,一条长近一米,另一条为70厘米。后来,两条鳄雀鳝被做无害化处理。
  不仅河南汝州,近年来,鳄雀鳝在全国各地频频现身。在山东淄博、广西南宁、广西崇左、辽宁大连等城市,都有市民发现鳄雀鳝的踪迹。
  去年9月,大连市中山区发现一条鳄雀鳝。大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谷国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鳄雀鳝原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水域,在相对寒冷的大连能否越冬是个关键问题。这条鱼在封闭的池塘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轻微,可以做一个观测试验基地。“如果明年开春,它还活着,整个北方区域都得高度重视了。”
  危害
  鳄雀鳝不仅对其他鱼类造成威胁,也会伤人,各地已有相关案例发生。今年8月17日傍晚,江苏泰州一男童在小区水池边玩耍时,就曾被一条“怪鱼”咬伤3根手指。第二天,物管抓获这条长70厘米、重10多斤的鳄雀鳝。所幸,受伤男童并无大碍。
  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1日起,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联合发布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外来物种防控的管理办法,其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未经批准,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将依照《生物安全法》第81条进行处罚,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放任鳄雀鳝在湖里生长繁殖,会带来什么危害?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
  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顾党恩曾
  向记者介绍,雀鳝原产于美洲,
  主要有鳄雀鳝、热带雀鳝、古巴
  雀鳝等7个种。与其他雀鳝一
  样,鳄雀鳝尾部呈现古老鱼类独有的圆尾;身体被菱形硬鳞覆盖,犹如一身铠甲,防护力十足。此外,其典型特征是密布锋利的牙齿,口部形态似鳄鱼,因此得名鳄雀鳝。
  “鳄雀鳝影响渔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属于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外来物种。”顾党恩告诉记者,鳄雀鳝性格凶猛,在水中无天敌,进入养殖水域会捕食养殖种,进入自然水域会影响本土种生存,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会攻击人类。
  对于抓捕鳄雀鳝,他建议应由专业人士开展,先划定其藏身区域,开展针对性的捕捞,“在枯水期调节水位的时候来抓。”
  买卖
  鳄雀鳝这一怪异物种为何频频出现在国内?顾党恩解释,由于符合部分消费者猎奇的心理,鳄雀鳝常被引种到国内用于观赏。“它生长速度快,最大的能有200多斤,容易出现普通水族缸无法养殖或无法承担养殖费的情况,就被大量放生或丢弃。”
  此外,据顾党恩观察,鳄雀鳝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点状随机分布,而非随水系自然扩散形成面状分布,且主要位于城市的湖泊和内河中。“也可以间接说明,野生鳄雀鳝大部分是由于非法贸易和人为放生而来。”
  电商平台或二手交易平台便利的购买方式和低廉的价格,也为鳄雀鳝的泛滥开了“绿灯”。
  记者注意到,有电商平台在河南汝州鳄雀鳝被关注后,对鳄雀鳝活体鱼作了下架处理。记者在一鳄雀鳝线上爱好群了解到,有爱好者表示,鳄雀鳝生长速度快,“两个月长了好多,太能炫了,鱼缸都变挤了”。部分爱好者透露,目前鳄雀鳝线上销售渠道变少,在部分电商平台上,直接搜索无法显示,只能联系相熟的商家购入。
  随后,记者再次检索多家主流电商平台发现,仍有商家在出售鳄雀鳝,通过变换“鄂雀鳝”“雀鳝鳄”等字眼规避“鳄雀鳝”这一关键词,并在宣传页面打出“禁止放生、售完即止”的字眼。
  有商家的鳄雀鳝商品链接显示,月销量在1000条以上,价格在十几元至几百元不等,尺寸小的10多元至25元的价格就可以买到。此外,还有与鳄雀鳝同属雀鳝科的尖嘴鳄在售,据公开资料,其同样属于不能私自放生的观赏鱼类。有商家向记者表示,鳄雀鳝相对好养,对水温水质要求不高,30℃左右即可。
  在二手交易平台上,鳄雀鳝也不难找到。卖家转手原因显示,有“不想养”“太大了放不下”“吃食猛,养不起了”等,尺寸在20厘米至70厘米不等。
  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卓诚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鳄雀鳝不是禁止交易的保护动物,目前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售卖,这无法杜绝部分消费者购买后随意放生、丢弃。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应请相关主管部门和专家重新评估,规范水生生物宠物市场的销售与管理。
  最新发布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或为外来物种鳄雀鳝的监管与治理再念一重“紧箍咒”。
  据《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