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萧利
《下一站不下》是我省著名作家许春樵先生耗时五年精心打造的长篇新作,是一部关于婚姻与情感,更关乎精神、道德和心灵困境的力作,读后让人产生沉重又沉痛的反思。
三十年前,庐阳市无线电二厂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中倒闭,而厂长的女儿吴佩琳放弃优越的条件,义无反顾地与食堂伙夫的儿子、下岗职工宋怀良私奔了。两个门不当、户不对的青年男女,在下岗和穷困的绝境中,靠卖墓地挣来第一桶金,闯出了一条快速致富的路子。可随着事业的成功,这对生死与共的患难夫妻在公司经营管理、人生道路、道德观念上的分歧和冲突却愈演愈烈,直到爆发婚姻危机。
两个好人在一起为什么过不上好日子?这是作品揭示的新命题,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新发现,更是作者力图突破一般性的婚姻情感故事,将一个男人的创业史和情感史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呈现出特定时代背景下,特定命运主体的精神裂变和心灵困境。
作品围绕着主人公宋怀良的事业和感情,两条线索交织缠绕,展开了极为深入又极为广阔的叙述,既有精神的厚度,又有时间的纬度。早期的宋怀良和吴佩琳四处打零工,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但他们毫无怨言,团结一心,斗志昂扬,终于寻找到了商机,从卖墓地,到创办装修公司,扩大再生产,一路披荆斩棘,最后发展成涉及多个领域的几百号人的集团公司。宋怀良更是成了经常上报纸、电视的新闻人物,下岗再就业典范,民营企业家,甚至被评为“江淮好人”。可以说,宋怀良的创业史和奋斗史,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史,他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是紧密相联的,作品逼真地还原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进入深水区,市场更加规范,竞争更加公平、激烈,监管更加严格。市场经济大浪淘沙,优胜劣汰,那些早期靠胆大敢干富起来的暴发户大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灰飞烟灭。所以宋怀良的那个由农民工、下岗职工、五里井贫民区的街坊,甚至打架斗殴的、拘留坐牢释放的各色人等搭建的草台班子,最后如多米诺骨牌般迅速倾覆,就毫不奇怪了。可以说,宋怀良正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也是个有典型意义的悲剧性人物。
作为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作者投入其中的感情和思考必然最多,所以宋怀良的形象饱满、立体,即使让人爱不起来,但也恨不起来,油然而生的是一种悲悯情怀。我自始至终认为他是个好人,或者如书中说的“烂”好人,正是这个“烂”,让人物复杂了起来,丰富了起来,也独特了起来,从下岗创业,到公司如野马般狂奔,再到事业溃败,他走了一个宿命般的轮回,他的悲惨命运令人唏嘘。
宋怀良的情感史同样是悲悯的,他与吴佩琳的结合一开始就不被看好。吴佩琳是个叛逆、坦诚,有个性,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女人,她当初任性嫁给“穷小子”宋怀良,或是寻找一种安全感,因为自己的父亲年轻时背叛过母亲,甚至打骂母亲。而宋怀良“跟所有的男人都不一样,老实得见人胆怯,胆怯得让人心疼,他是一个无权无势的穷人,没有攻击性,看上去就像是一麻袋粮食一样让人踏实放心”,所以吴佩琳拒绝了那些有钱有势的追求者,不惜与父亲断绝关系而嫁给了宋怀良。但这多少有点草率,两人并没有多深的感情基础。她对他更多的是同情,他对她更多的是仰慕,在宋怀良的眼里,吴佩琳无异于高贵的公主,当吴佩琳要他向她求婚时,他说:我不配。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所以他对她充满了感激,要为她活,为她奋斗,要用金钱和物质来补偿她,事实上他们的感情也是在共同艰苦创业中加深,变得牢固的。当他们牵手走在雪夜里,吴佩琳问:“怎么做,才能白头到老?”宋怀良答:“就这样,在大雪中一直走下去,就走到白头了。”这是他们最高光的浪漫时刻,富有诗情画意。可惜他们没有浪漫下去,在事业成功后,两人的经营理念、用人原则和道德操守,发生了严重错位,“他们时常在相反的思路上背道而驰。”成为大老板的宋怀良当然不再老实,更无法让人放心,他整天为生意奔忙,变得独断专行,变得酒气熏天,变得唯“财”是用,最后逼得吴佩琳退出了公司。她陷入极大的焦虑和不安中,她发现“做大了的宋怀良属于公司、属于庐阳、属于别人的目光,甚至别人的床铺”。尽管在灯红酒绿和各种现实诱惑中宋怀良坚守着自己,坐怀不乱,为吴佩琳守护着那层薄得像纸一样的道德底线,可这也让他活得十分憋屈,对其她女人流露出的好感,不敢接招。而在吴佩琳眼里,他早已变得腐朽、堕落,自己最亲的人却是污水泼得最凶的人,吴佩琳将他越抹越黑,让他百口难辩,所有善意的隐瞒,最后都变成了罪证,危机不断升级,吴佩琳变得越发疯狂,直至以嫖娼狎妓为由提出了离婚。尽管这次的离婚拉锯战以宋怀良重重地摔了一跤,陷入深度昏迷而化解,但两人精神和感情层面的死结并没解开。两人由疲倦,再到厌倦,特别是当宋怀良身旁出现了新新人类艾叶后,两人表面上维持的安定团结的假象,像花瓶一样碎了。这次是宋怀良不愿纠缠下去了,提出了离婚,吴佩琳却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
艾叶是下一辈的一个典型形象,她的聪明、自由、活泼,无所顾忌,获取了宋怀良的欢心,让宋怀良不仅精神出轨,还差一点身体出轨,最后甚至不惜与吴佩琳离婚准备娶她。因为艾叶将宋怀良从事业和婚姻的双重困境中解脱出来,甚至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作者塑造这一形象,也是大有深意的,她让宋怀良以为艾叶可以拯救他,她是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笔者并不看好这些风一阵雨一阵、没心没肺的时代宠儿,她们是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环境下长大的,是没有什么定数的。她会像当年的吴佩琳一样跟着已一无所有的宋怀良出生入死、忍饥挨饿吗?这是要打个问号的。吴佩琳在父亲临终前的一番话中幡然醒悟,特别是得知自己患了肝癌晚期,她坦然地放下了一切,同意离婚。而艾叶却在宋怀良不惜一切代价救妻子时,悄悄地闪婚了。
高明的作家,总是让你猜不到人物的命运走向,他会声东击西,让你大呼意外。当百分之九十九的读者,都以为吴佩琳会不治而亡时,她并没死去,她只是被误诊,而作者却“残忍”地让好人宋怀良死于非命,这一反转直击人心,收到了悲天悯地的艺术效果。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好作家是没有‘心’的”,即没有那种廉价的同情心,他们下笔够狠。事业失败,妻子重病,情人另嫁让宋怀良已没有了人生的下一站,但还没等他从观光电视塔上跳下来,他就与小偷搏斗,英勇牺牲,成为烈士,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纵观全书,文本始终带着冷峻、尖锐又不乏幽默的叙事腔调,书中对底层生活的描写十分到位,有浓烈的烟火气,而且细节丰满,场景逼真,对话精彩,许多比喻既新颖又独特,带着浓浓的许式风格,是一部激荡人心,给人带来异乎寻常阅读体验的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