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他山之石】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呵护热心
  近日,网传浙江杭州一女子赠送感冒药给邻居男子,因头晕延误了一会,反被该男子上门踹门辱骂,引发热议。针对此事,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25日发布警情通报。该通报确认了事件的真实性,同时表示,因考虑双方当事人均已患病、身体不适,且事情因误会引发,派出所民警在现场进行调解,并对被赠药的男子进行了口头警告。
  近段时间,由于药物供应的紧缺,很多地方都鼓励居民药品共享,部分地区还专门开展了“邻里互助”活动。这其实是对普通人“抱团取暖、守望相助”力量的一种激活,可以帮助更多人一起度过当下的特殊阶段。但是,从这起女子好心赠药却反遭“报复”的奇葩事件来看,我们仍要警惕因为个别人的行为偏差伤了“好人心”,从而让善举产生不必要的负累和顾虑。
  比如,最近就有人因怕担责,提出邻里间赠药要写“免责声明”。这或是出于一种谨慎的自我保护,但在客观上还是反映出人们对“做好人”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一种现实担忧。如果这种担忧更进一步,就很可能浇灭一些人参与互助的热情。这样一种结果,显然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对此,已有律师表示,如非故意或重大过失,免费赠药人不应承担法律责任。这说明法律对于相关善行是有兜底保障的。一些地方在鼓励邻里间共享药品的同时,也可以主动普及一些注意事项和风险常识,打消人们不必要的顾虑。
  但还是要看到,对于善行、善心的呵护,主动权掌握在每一个人的手中。首先,理性、适量、按需购买日常急需药品,不参与非理性抢药或大量囤积药品,这在当前的特殊情况下本身就是一种对他人的善意;其次,对于陌生人的善意,每个人都该多一分尊重,并心怀感恩。如果对善心善举反而苛责,甚至动辄道德绑架,这只会伤了人心。再者,邻里之间在特殊时期所展现的善意,应该得到更多的传承和发扬。不只是特殊阶段共享药品,在平日里多些互相帮助和理解,构建和善的邻里关系,这本身就是培育一个个互敬互助的“小社会生态”,能够让所有人都受益。
  越是在特殊时期,越要激发社会互助力量,“保护善良、呵护热心”也就越显重要。当然,无论何时,对于善良、热心的有效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命题,也是一个正派的、有温度的社会的“必答题”。
  □朱昌俊(原载于12月26日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