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合肥街头“烟火气”悄然回归
  新年将至,随着首批“阳”康复,合肥街头熟悉的“烟火气”正在回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在合肥市城区主干道上看到,过往车辆明显增多,沿街商场、超市、餐饮店等开门营业,街上行人也多了起来。近日,记者前往多地探访了解到,线下消费逐渐复苏,城市活力不断释放。
  火锅店:顾客络绎不绝
  12月24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创新大道一家商场内的火锅店用餐。进店后,店员招呼记者坐在靠里面的一个空位,周边位置已经坐满顾客。年轻情侣、中年夫妻、一家老小一边享用美味火锅,一边有说有笑。
  记者点餐时和服务员交流后了解到,12月23日生意更加火爆,顾客络绎不绝。“这两天,第一批‘阳康’出门了,店里的生意相比上周有了明显好转。我们几个人都快忙不过来了。”一名店员告诉记者。
  下午1点多,记者吃完火锅后在店门口观察客流量,发现仅仅5分钟时间,就有三个带着孩子的家庭进店消费,均得到服务员的热情接待。
  一位吃完火锅走出店门的市民告诉记者,她在感染奥密克戎后就一直呆在家里,并且吃的大多数是粥、面条等清淡食物。“这两天转阴后,就想着出来吃点有味道的,所以首选火锅。你看今天店里这么多人,我想他们应该也和我一样想的。”
  菜市场:恢复往日喧闹
  12月26日下午3点多,长宁家园小区附近菜市场恢复往日的喧闹。小贩们来到菜市场开始做起下午生意,各种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菜市场外许久不见的居民也开始摆摊卖菜,烟火气再度回归。
  “我都阳过了,转阴已经好几天了!”在菜市场门口摆摊卖水果的阿姨告诉记者,他们家里人都阳了,就是烧了两天,也没啥问题,自己身体一好就来摆摊了。见到记者买草莓,阿姨说:“这草莓好,上午刚进的,就是有点贵,25元一斤,现在草莓货不多,也许人手不够吧。”她满脸笑容地招呼着前来购买的每一位顾客。
  在菜市场里面,人气显得更旺一些。特别是肉摊前,不少顾客都在挑选。“口罩戴好,别麻痹大意!”见有顾客没戴口罩,正在切肉的老板提醒着,“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意识到个人防护的重要性。”老板坦言,这两天生意好很多,差不多恢复到没有疫情的时候了。“没得病以前,我总觉得新冠病毒离自己很远,不规范戴口罩是常有的事。这次阳了才发现,日常防护还是很重要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会主动提醒前来买菜的市民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记者在菜市场其它摊位前也看到,顾客比前些天多了不少。不难看出,疫情阴霾渐散,城市正在变好,回归原有的幸福模样。
  商业街:顾客排队等美食
  12月26日下午5点,记者来到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量子中心地铁站。“今天是我‘阳康’后第二天上班,上周五我坐地铁上下班,明显感觉没有今天人多。”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周末她坐4号线出门和朋友聚餐,地铁上也没什么人,“今天周一,首批‘阳康’市民应该陆续开始上班,所以人会多一些。”
  记者在科大先研院站下车,步行来到祥源城商业街。“冰糖烤梨,冰糖烤梨……”“微信收款5元。”“老板,我要一斤。”记者看到,商业街两边小吃店内坐满了顾客,卖水果、卖炸串的小摊生意挺火爆的。在灯光照射下,在锅里炸着的食物冒起了腾腾热气,几个顾客围在摊点前等待自己的美食。
  一位在附近上班的市民正在挑选炸串,她告诉记者,昨天是她“阳康”后第一天上班,下了班来商业街吃点东西,没想到这条街上的人还挺多的,和好久之前差不多了。“我猜应该比前几天的人流量多多了。”
  马路上:晚高峰又回来了
  12月26日晚上6点30分左右,记者在合肥市望江西路与创新大道交口看到,路上的人和车相比前些天明显多了不少,双向车流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熟悉的“晚高峰模式”又回来了。
  “今天晚上,合肥多个路段都出现了晚高峰现象!”车载广播里,不少听众纷纷发布自己遇到的情况,像在长江西路高桥、南一环、五里墩、合作化路安徽大学附近等路段,均出现不同程度拥堵现象。交警部门也提醒,合肥部分路段晚高峰已经开始显现,过往车辆请文明驾驶、小心慢行。
  “我是替朋友过来做志愿者的,在这已经呆了好几天。上周路上车少人少,周末也不多,今天周一,车明显多了很多。”一名在路口疏导交通的志愿者笑着告诉记者,当天的车流量已基本恢复到从前了,可能是不少市民“阳康”后可以出门上班。“看到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心里暖暖的,一切都在慢慢恢复,会越来越好的。”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汪艳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