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给我们最好的新年礼物!”近日,广州南沙法院通过追加股东为第三方被执行人的方式帮助苏志刚、谢海平两名务工人员成功追回欠薪14万余元。1月2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消息,去年,该省法院共执结欠薪案件13.6万件,追回欠薪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11%。(1月2日中新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收入是绝大部分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它对于劳动者及家庭的保障作用是其他任何保障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欠薪者,尤其是恶意欠薪者是十分可恶的,他所欠下的,不是普通的债务,是一个家庭的保障和希望。因此,治理欠薪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用尽一切手段依法打击恶意欠薪行为,采取一切手段高效办结各类欠薪案件,帮助劳动者及时足额兑现工资,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对辛苦付出的劳动者应有的正义,也是社会的良心和温暖。
打击恶意欠薪者,需要法律的强力出击,需要保持高压态势,曝光欠薪犯罪案例,将欠薪主体列入失信名单,对欠薪被告人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追究刑事责任,都是可以采取也必须依法采取的手段。要通过这些手段,震慑以及正告欠薪者,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偿还欠薪才是唯一正确出路,任何侥幸心理所换来的,都只能是法律的严惩。
需要注意的是,打击欠薪者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能受到应有的保障,拿到自己的勤劳所得。应该看到的是,有一部分欠薪主体,从主观上来说,他们并非不履行还薪义务,而是由于企业经营困难,虽然用尽了所有努力,但仍然难以一时偿还所有欠薪。在如此现实下,通过简单的执法、一味的打击,并不能解决欠薪难题,反而会让其陷入一个死结:劳动者赢得了法律的公正,却得不到应有的劳动报酬。
所以,在开展专项执行活动中,既要保持强力高压态势,又要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区分欠薪主客观因素,做到因案施策,引导劳资双方达成分期支付协议、优先受偿劳动者工资等,加强劳资双向保护,对确有困难企业要“活水养鱼”,以更好地保护市场主体,更好地呵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走过去,前面就是一片艳阳天!”劳动者和企业是相互依存、共生共长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并不是要击垮企业;反之,对于积极履行欠薪义务的企业,理应对他们施以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们的再生,才能真正清偿劳动者所有欠薪,才能给劳动者以更多机会,这是辩证统一的。
当然,在必要的情况下,实施司法救助也是帮助劳动者渡过难关的方法。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法院对有困难的479名劳动者,实施司法救助1247万元。这样的雪中送炭,同样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关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