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舍小家为大家,急救志愿者上岗
合肥120呼入量持续高位运行,志愿者增援一线保“生命热线”畅通
  连日来,随着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增多,合肥120急救电话呼入量和出车量持续承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面临巨大考验。对此,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该市疫防办协调,包河区、庐阳区、蜀山区、瑶海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消防救援队伍积极响应,70余名基层医务人员和16名消防队员迅速集结,奔赴院前医疗急救一线支援,全力保障新形势下“生命热线”畅通。
  于大勇:“急救老兵”驰援一线
  “您好,请问是您打的120吗?病人现在情况怎么样?呼吸是不是平稳?”2022年12月31日中午,身穿冲锋衣、佩戴急救徽章的于大勇接到任务后,一边打电话询问病人情况,一边快速赶往病人家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于大勇是此次增援120急救一线的志愿者之一,现任蜀山区南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曾获得过全国十佳优秀全科医生等荣誉称号。11年前,他曾是一名院前医疗急救医生。
  “我之前在媒体上了解到目前急救工作压力非常大,运力不足、人手不够,在收到社区召集医生增援的通知后,我马上就报名了。作为一名曾经的院前医疗急救队伍战士,加入战斗,义不容辞。”于医生说。
  曾经的一线工作经历,让这位“急救老兵”能够迅速转换角色,投入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同时,于大勇还能对同组其他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指导,包括警报警灯、铲式担架的使用等。
  于医生这次接诊的是一位83岁的老人,主诉糖尿病、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经过急救处置,于医生车组人员迅速将病人转运至附近医院,并跟急诊科医生做好交接。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不仅这么快送到医院,还帮我们与医院沟通。”病人家属的声声感谢让于医生车组人员非常欣慰,但急救任务繁重,在确认各项工作交接无误后,他们迅速动身赶赴下一个任务地点。
  “院前急救一线工作非常紧张,希望我的加入能够为前方战友减轻一些压力。”于大勇说。
  王伟:更理解“救”在生死一刻
  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名工作人员,王伟收到社区通知后,同样毫不犹豫地提出申请,增援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我从新闻上了解到,不仅是合肥,全国各地的院前急救系统都面临很大的压力,急救人员短缺,我希望尽快加入他们当中,与大家一起渡过这个难关!”王伟说。
  说起对院前医疗急救的感受,王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紧张和辛苦,其间会遇到很多危重症患者。2022年12月31日,一名91岁的老人生命垂危。“我们的急救医生从到达现场起,一直在为病人做心肺复苏,直到与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完成交接。”王伟说。
  “但是通过这两天的工作经历,我每完成一趟出诊,听到病人家属对我们表达感谢,都会更深刻地理解‘救’在生死一刻,了解院前急救工作的意义所在。”王伟不无感动地说。
  傅成陶:急救工作量超乎想象
  记者了解到,此次合肥市还招募了一批救护车驾驶员志愿者。驾驶员被分为日夜两班,每班12小时,平均要出8~10次车。他们不仅负责开车,还要与同车协救员一起搬运患者。
  傅成陶是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的一名消防员。“接到通知,要来支援120,我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立刻就报名参加了。”他加入的是救护车驾驶员队伍,虽然担任救护车驾驶员工作才两天,但他已经感受到了院前急救人员的辛苦和不易。
  “之前一直以为120一天出不了几趟车,这次亲身经历了才知道,120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也超出了我的想象,对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傅成陶说。感受最深的是去接一个住在精神病院的老人,非常佩服医护人员,不论面对什么状况,他们依然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病人。
  “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急救工作者依然可以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态,确实很不容易。希望广大医护人员辛苦付出的同时也要保重身体,希望大家对医护人员多一分理解和关爱。”傅成陶说。
  急救中心:感谢志愿者的付出
  记者1月2日在采访中获悉,为了让增援人员更好更快投入急救工作,合肥急救中心在2022年12月26日和27日组织开展了两期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院前急救工作流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理论知识,以及救护车车载系统使用、急救担架使用、急救出车流程等跟车实操技能。同时,全力做好增援人员的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工作,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这次支援的队伍里有消防队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有具备驾驶技能的社会志愿者。大家能够舍小家为大家,积极主动投入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我们真的非常感动,也对他们的付出表示真诚的感谢。”合肥急救中心副主任王琢说。
  根据合肥120调度中心数据,目前中心接警数、出车数依旧保持高位运行,电话呼入量达到日常的2倍多。此次急救志愿者的加入,充实了合肥院前急救队伍力量,有效缓解了院前急救一线工作人员压力,增强了院前医疗急救队伍的应急响应能力,为更好地应对此次阶段性的院前医疗急救需求高峰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汪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许佳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