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芜湖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2023年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新的一年,芜湖市将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品质、高水平要求贯穿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做到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医疗中心。扩大教育投入,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42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争创“五育”并举实验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70%以上。深入开展健康芜湖行动。落实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增开“午间门诊”“晚间门诊”。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创建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覆盖率达40%,完成适老化改造1000户以上。
加快文旅强市建设。推进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长江渔文化博物馆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实施“欢乐芜湖”品牌提升行动,策划露天音乐节、长江文化交流艺术周等国际性活动。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芜湖古城二期、三期建设,积极引入体验式、互动式业态,满足市民可感受、可参与、可共情的文化需求。推动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推进繁昌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深化“全民共读”,举办周末剧场、文创市集、创意快闪等文化活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持续打造民心工程。建立以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让暖民心行动深入人心。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500个。完成55个菜市改造升级。新增城乡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161个,将农村养老服务纳入暖民心行动。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占比达15%,新增托位6000个。70%以上街道达标“干净街道”。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300套,改造老旧小区104个、棚户区5600户。建成4个“宜邻中心”,配齐社会福利、文化体育等八大服务功能,争创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做优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聚焦水质、水量、水位、水安全,实施主城区水体水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消除劣Ⅴ类水。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建成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二期、镜湖区道路排涝工程等项目。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用绣花功夫精雕细琢。推进城市燃气、供水等老旧管网修复改造。实施39个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项目,启动“安全慢行”工程。加快实施滨江地块、老船厂、堂子巷、老八中等城市更新项目,高标准设计建筑形态、运营业态、功能品质等,展现城市之源、魅力之源,争创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构建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外龙窝湖湿地自然公园、凤鸣湖生态公园,新建、改造口袋公园50个,开展林荫道建设和“小老树”整治工作,展现城区“绿量充足、四季多彩”的美景。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孙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