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4版
发布日期:
《中国奇谭》凭什么“霸屏”?
豆瓣评分飙到9.6分“国风”动画火出圈
  9.6分!拿着放大镜的国漫粉们沸腾了。新年伊始,国产动画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中国奇谭》。短短几天,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海美影厂”)和B站联合出品的“国风”动画,便迅速出圈,让一众网友直呼:“童年的那个上海美影厂又回来了!”“有种梦回童年每天晚上守着CCTV-6的感觉。”截至目前,该动画共更新三集,播放量已经突破3500万。这部动画到底有什么特别,它又凭什么口碑、流量双丰收?
  属于现代人的新编故事 10位导演创作8个独特故事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一个上海美影厂。《大闹天宫》《黑猫警长》《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那些记忆深处的画面,是最美好的回忆。如今,这些经典画面和故事以另一种视角和想象力重新展开,让观众再次看到了中国动画的“魔法”。
  “从古代故事到科幻想象,从乡土眷恋到唯美爱情,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中国奇谭》由《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小满》《玉兔》《小卖部》《飞鸟与鱼》八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剧集分别由10位导演执导,涵盖了多种美术风格以及制作手法,既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定格动画,又有CG、“三渲二”等现代技术,还有将素描与中国水墨韵味相结合的创新尝试,让观众在动画中感受到中式美学的动人力量。
  “这部作品在创作初期时,其实算是个半命题式的作品集。”《中国奇谭》总制片人李早介绍,《中国奇谭》站在中国动画百年的时间节点上,希望这样的作品能代表中国动画的不断探索。“这么高的评分也超出了主创团队的预期。很大程度上这既包含了观众对作品的认可,也是他们对中国动画的期待。”李早告诉记者,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基础上,融入能让当代人产生共鸣的内容,这是《中国奇谭》现在有很多“自来水”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奇谭》已上线三集,还有五集将与观众见面。
  “我的童年回来了” 对中国美学的一次回归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一开场的画面就把我吸引住了,让人眼前一亮。”90后观众于欣阳告诉记者,“终于没有再直接套用日本或是美国动画的风格了,这才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动画。”《小妖怪的夏天》以《西游记》为背景,讲述了以小猪妖为首的几个普通妖怪,如何为想吃唐僧肉的大王卖命工作的故事。
  《小妖怪的夏天》导演於水表示:“在制作过程中,最难的是如何做到既能体现中国的美学风格和现代气质,又能符合当代年轻人喜欢的调性。”《小妖怪的夏天》的故事发生在夏天的大山中,为了体现季节和地点特征,整体的画面都以青、绿色为主,而背景与人类形象的刻画都是通过传统国画的方式来进行,画面既清新又典雅。
  如果说,《小妖怪的夏天》叙事和内核上贴近东方现实,那么第二集《鹅鹅鹅》则在风格上有着更为显著的特质。《鹅鹅鹅》的美术风格沿袭了“上美影”所开创的水墨画风,并将这一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但它与“上美影”此前所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作品并不相同。《鹅鹅鹅》一改以往与传统山水画一脉相承的素雅与灵动,反而借由黑白灰与红的强烈色彩对比,以及吸收了一定哥特美学的人物造型风格,营造出了诡异中略带一些惊悚的氛围,但这种惊悚感是蜻蜓点水的,是与故事内核相得益彰。
  《鹅鹅鹅》改编自南朝梁国文人吴均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中的《鹅笼书生》,用中国传统水墨画风去诠释中式怪诞故事,这种呈现方式和视听语言是极为创新的。“可以说,这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改编。”于欣阳说。
  中国动画百年探索路 如何在动画中讲好中国故事
  2022年是中国动画电影诞生100周年,而《中国奇谭》正是上海美影厂为“中国动画百年”准备的一份礼物。说起上海美影厂可能大家都不会陌生,《大闹天宫》《天书奇谭》《葫芦兄弟》等知名动画片都由上海美影厂打造,在多年间陪伴了无数国人的童年时光。我国现代动画起源于1922年,上海万氏兄弟采用原始技法和逐格拍摄原理,制作了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这部动画广告片仅1分钟,却是中国动画的开山之石。
  此后的几十年间,中国动画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发展态势,直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受到美国、日本动画的冲击,国产动画逐渐走向沉寂。近年来,国产动画又有了崛起的势头,诞生了诸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等爆款国产动画,而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成为中国动画崛起的“密码”?动画从业者应当如何利用动画这一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我个人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文化是有强烈的‘动画基因’的。”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研究员、独立动画人赵易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视觉文化,相比写实性,更重视主观世界的表达,这和动画特质有很高的契合度。“上世纪美影时代动画已经完成了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比如水墨动画。但是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变了,那个创作高峰期也结束了,中国动画须要重新找到对接传统文化的入口,我认为那就是去找到当下中国人生活的内核,因为这才是中国特质,是与传统黏连在一起的。”
  赵易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最关键的不是某种叙事程式,也不是喊口号,而是要拿捏到普通中国人生活的质感,去看到、理解到他们生活的内容、状态是什么,“就如《中国奇谭》一样,不是简单堆砌传统的视觉符号,而是把它们和真实生活情绪感受勾连起来,这样的‘国风’才是活的、在地的,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