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0日,是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也是全国第37个“110”宣传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1月5日走进合肥公安110指挥大厅,体验分秒必争的接派警流程,感受精准高效的指挥调度。
10分钟内处置纠纷
“滨湖润园门口有人发生纠纷,你们快来。”1月5日16时42分,合肥市公安局110接警员接到报警,报警人语气急促,电话里声音嘈杂,16时44分便挂断了电话。像这样的电话,平均一天约一万个,一名接警员平均每40秒接一个。
在现场的记者,只听到了电话中刺刺的声音。但接警员沉着迅速地点击电脑屏幕派警,同步推送警情到市局、分局处警席,并通知120联动前往现场,一场争分夺秒的指挥调度也随即展开:“我是208巡控车,已收到,正在赶往现场。”“滨湖派出所已经出警了,正在途中。”“呼叫交警包河大队,请附近的铁骑迅速赶至现场。”通过合肥公安一体化综合指挥作战平台,指挥调度民警席实时掌握着处警进展。
16时53分,铁骑、特警、派出所民辅警陆续抵达现场。经了解,纠纷双方为在小区开理发店的店主与物业人员,因装修问题引发了肢体冲突,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17点14分,涉事双方被带回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一起可能进一步“升级”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处置。
而从接警派警到警力到场处置,仅用时不到10分钟。
接处警用时再提速
记者现场采访获悉,2022年,在全市接警量同比上升2.03%、有效警情同比上升11%的情况下,合肥公安110接处警平均用时再次提速2秒。
“先是争分夺秒地问,再是将警情快速精准地派下去,同时警种之间联动快速到场。”合肥公安110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依托全市60多个综合警务站、68个街面屯警点、125个巡控网格、166个快速反应圈、289辆巡控车、729台交警铁骑,合肥警方实现有警处警、无警巡逻,重大紧急警情跨区域、跨警种、跨任务应急作战,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速度,推动了应急响应“再快一秒”,指挥调度“再快一秒”,到场处置“再快一秒”。
而依托全媒体110智慧警务指挥平台,110科技赋能也在加速度。2022年11月以来,合肥公安110发现滨湖新区部分路段出现多起路边停放车辆车胎被扎的警情,于是将研判情况推送给属地包河分局。经过连续一个多月的蹲点摸排,12月18日17时许,民警在玉龙路成功将正在作案的嫌疑人储某抓获,并先后带破案件近百起。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风驰电掣中,2022年合肥公安110精准指挥、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3251人。
案例 跨城接力运送救命药
“5+2”“白加黑”,24小时在线,在日常生活中,110也是守护群众的一条“生命线”。2022年4月份的一晚,110调度中心副主任黄杰,即全程参与调度了一场合肥、六安两城的爱心接力,3小时将救命药送到了群众手中。
黄杰回忆,当天19时07分,合肥公安110接到六安公安110协助通报:六安一市民因治疗肿瘤急需一种抗癌药物,但该药物在合肥物流中转没能及时发往六安。正在值班的黄杰第一时间和求助市民取得联系,得知其治疗不能中断,否则有生命危险。
110指挥中心迅速发出指令,蜀山分局井岗派出所民警立即与物流公司联系,寻找并确认包裹所在位置。在110精准调度下,合肥民警驾驶警车用时40分钟,将药物从合肥护送到沪陕高速六安北道口。21时50分,救命药接力交给六安民警,随后交到报警求助人手中。
这一幕,是110守护万家灯火的缩影。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合肥公安110也在不断健全寻人机制,利用线索研判、无人机搜索等科技手段,加强与消防救援、蓝天救援等外部单位在失踪失联、应急救援等方面协作,抢抓24小时黄金期,提升寻找速度。
据统计,2022年合肥公安110帮助群众110.6万人次,找到走失人员24856人次、救援群众27067人次。“110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责任。”接警员刘娟说道。
面对占比较高的非警务类求助,记者获悉,合肥警方也在全省率先开展110报警服务台与12345热线平台互联互通系统研发,落实110和12345双向首接负责制,共建共治共同打造社会协同治理新模式,保障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
群像 人人都是“小百科”
从2004年进入合肥公安110至今,黄杰称不仅自己从毛头小伙变成了中年大叔,也见证了110的发展。“刚参加工作时,接警量一天大概1800起,现在增长了约五倍。”黄杰说,这代表了合肥城市的发展,也反映了群众对110工作的要求提高。“你看我们,最早主要靠对讲机,有时还要靠吼。”黄杰感慨,现在有机器人接警、智能语音技术和可视化指挥等科技应用,“真的是突飞猛进。”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警情是什么。”2007年进入110的接警员江雪娟向记者描述,经常刚接完一个咨询求助电话,下一个就有可能是刑事案件的报警,“或者刚接到了骚扰电话,下一个要面对的就是情绪低落的报警人。”江雪娟说,这对接警员是一个挑战,要迅速调整情绪,快速准确完成每一次接派警。
为了加快接派警速度,接警员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学习接警技巧、法律知识、群众工作等业务。蔡静被同事亲切地称为“静姐”,在110工作了14年,既有耐性,语调也温声细语。她和同事们一样,是业务熟练的“人工地图”和“小百科”,在精准派警的同时,诸如“银行卡被盗刷怎么办”“高速公路出事故如何避险”等咨询,都能专业回应。而一本“走失小词典”,她和同事们人手总结一本,当接到走失警情时,可能家属还没发现,已接到她和同事的温馨提醒,帮助走失人员能更及时安全地回家。
记者采访的当天,注意到有接警员声音沙哑仍在岗位坚持。接受采访的接警员告诉记者,目前的班次是四班两运转,工作量和压力都不小,很多节假日也是在岗位上度过。“但也很温暖,比如每年过年,在短信报警平台都能看到群众的留言。”江雪娟说,当看到“谢谢你,你们也很不容易”“新年快乐”等祝福语时,觉得很暖心。
记者离开合肥公安110指挥中心大厅时,他们的忙碌仍在继续。夜幕已经降临,大厅24小时灯火通明,楼下暖黄的路灯也已亮起,晚高峰的车流人流涌动,熟悉的烟火,岁月的静好,是合肥公安日日对平安的守护。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