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藏起来的爱
  □铜陵袁本友
  我刚工作那会,一个人在城市里生活。工资不高,还经常被拖欠,入不敷出的情况经常出现。
  那时,还没有支付宝、微信这样快捷、便利的收付款方式。银行转账的业务有没有开通,不记得了,但是我想即便有,父母估计也不会去做。因为他们有一种更为便捷“投喂”方式,通过长途车带来。
  从老家到我工作的城市,每天准时会有一趟长途车往来。长途车司机是本地人,和父母很熟悉。所以,会经常让司机捎一些东西给我。这个星期,半袋米里藏着几个鸡蛋;下个星期,半袋米中间藏着一罐猪油。要不然就在米里藏着一片包裹严实的腊肉,或者一沓钞票。
  在米里藏东西,是母亲多年来养成的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让我对于“藏”这个字有着一种极为深刻的理解。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看到母亲像变戏法似的,从米缸里拿出各种好吃的。而等母亲离开后,我去翻找时,却怎么也找不到。
  对于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我将母亲这种“收藏”的行为,解读为是一种节俭的表现。今天“藏”起来几个鸡蛋,哪天家里有人发烧感冒了,可以拿出来补补身子;今天手头宽裕了,“藏”几块钱起来,等急用的时候,不会抓瞎。只要米缸里还“藏”着东西,她心里就会生出许多的底气。
  在我的印象中,喜欢“藏”东西的,不只是母亲,这好像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性格,尤其在乡村,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我的奶奶,她最喜欢将东西藏在枕头下。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枕头下,就像多啦A梦的口袋,里面装着无穷的宝藏。每当我去奶奶家时,她就会从枕头下摸出许多好多吃的。有时是一块水果糖、有时是一小块冰糖、有时是一块芝麻糖。曾无数次地背着奶奶,去偷偷地翻看她的枕头,结果也是什么都没有找到。于是,对于奶奶枕头下的秘密,又多了一份渴望。只是这种探寻的渴望,随着奶奶的去世,还有那些被她藏起来“甜蜜”,终究消失得无影无踪。
  无数的母亲们,用藏起来的东西,来表达着她们的爱;而无数的父亲们,他们藏起自己的语言,用默默的付出,来表达着他们最为深沉的爱。
  我的父亲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母亲在世的日子里,我几乎没有感觉到过他的爱。但是,在母亲去世的第一年里,在我生日的那天清晨,我突然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电话里,他告诉我:今天是你的生日,早上吃个煮鸡蛋,买点你爱吃的菜!
  生日的清晨要吃煮鸡蛋,是家乡的风俗。我从电话那头平静的话语中,听出了最为深沉的爱,那一刻我泪如雨下。是对母亲的怀念,还是对父爱的感动,自己也说不清楚。
  当多年以后,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对于年少时,总是渴望解开奶奶、妈妈藏起来的“秘密”时,突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领悟。
  那些父辈们“藏”起来的东西,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因为是“藏”过后才拿出来的,所以才显得特别珍贵,特别让人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