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术家、书法家陶天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14日在合肥去世,享年91岁。1月14日晚,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陶天月先生的儿子陶戈,得知陶天月先生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追忆:漫画曾是报纸一景
陶天月6岁跟从祖父学书法,10余岁跟堂哥学画。他父亲是一名中医,开有药铺,是一位开明人士。陶天月高中毕业时,淮海战役要开始了,他便参加了工作。一工作他就被推荐去上速成“大学”——华东大学江淮分校,才上两三个月,“大学”就毕业了。毕业时,部队要渡江,急缺干部。能写会画的他便进了文工团,主要工作便是刷标语。
合肥解放时,陶天月在城墙上写“打过长江去,活捉蒋光头”的宣传标语。另外,合肥长江路上的安徽省群众艺术馆的门头也是陶天月设计的。
解放后,陶天月的名字频频见报。他的漫画是当时报纸的著名一景。后来安徽省文联成立,他被火速调入。因表现好,1954年,他被推荐上了中央美院。
陶天月曾就职于华东大学支前文工团,皖北红军文工团、安徽省文艺工作团等单位,先后任《安徽文艺》杂志社编辑,安徽省文化局创作员、《安徽省艺术报》美工组组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创作人员、《画刊》编辑部副主任、安徽文学艺术院副院长等。1985年,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是安徽书法家协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安徽书法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8年离休。
讲述:常给予后辈以鼓励
陶天月合作创作了大幅版画《黄山宾馆》《陈村电站》《淮海煤城》《陈毅吟诗》《百万雄师过大江》《淮河之晨》《丰收赞歌》等,独立创作了《秋耕》《矿山月色》《庆丰收》《炼钢炉前》《山地播种》《新安江畔》《黄山松》《皖江初春》等,这些版画代表作品以浓郁的新时代生活气息和清新隽永的意境,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1月14日晚7点多,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安徽省美术协会副主席、版画艺委会主任师晶。据其介绍,陶天月先生是“新徽派版画”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师晶印象里,陶天月是一位随和、低调的慈祥老人,常给予后辈以鼓励。陶天月义务给合肥多所学校题写过校名,为教育事业做过很多贡献,为社会进行过很多公益创作,推进艺术进入寻常百姓家。
2002年12月,新安晚报创刊10周年之际,师晶在新安晚报社担任美术编辑时,组织邀请了部分安徽省知名的书画家到新安晚报社座谈、参观,陶天月专门写了书法赠给新安晚报社。时任新安晚报社社长侯学文、总编辑江海波接受了这幅书法作品。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