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刘敬
徐国能先生继承了经典作家如丰子恺、汪曾祺、木心等人的“衣钵”,一方面埋首灿烂古籍,潜游浩瀚诗海;另一方面又能独出机杼,自成风骨,无论是过去的文集《第九味》《绿樱桃》《煮字为药》,还是刚面世的新著《细味人间》,均笔底见襟怀,结构显匠心,字句漾诗情,且能于从容的行文间,巧蕴深邃地思考……
《细味人间》一书虽仅收录五十余篇作品,却既见作者对已逝光阴的耽恋与巡礼,于怀旧中寄寓着无尽的希望,亦见其对听雨、读诗、藏书、观影、种竹、品茶、酌酒及喝咖啡等的细腻体悟,平和冲淡中漫溢着典雅的文人情怀,还有其对爱情、亲情、友情及青春、寂寞、烦恼等的心灵探寻与诗意吟唱,一如亭亭夏荷,芬芳随风,沁人心脾。
不仅如此,作家的语言自然、简净、随性,无需雕琢却又诗意氤氲,哲思如花耀目慰心。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书写,这厢儿登临摩天楼,从高处俯瞰大地,惊觉了生活范围的稠密狭窄,体认了人类生命的藐小,从而在可哀可笑后又暗生同情,肃然又缄默地悟出“可怜身是眼中人”的悲怆;那厢儿又以微小的视角参透人间的浩阔,正襟笑言“每个人都是一颗樱桃,在坚毅的生命外壳下,其实心中也有一股深刻的酸甜,即使将种子随意往泥土里丢,也会抽芽茁壮,绿意盈盈”,彷徨从此逝,墨香寄余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杯咖啡,亦能带来几许遐思:“人生最值得活的一刻,不在什么功成名就之时,而应该在饮尽最后一口微温的咖啡,望向窗外,晴空悠悠,暮色与人生都很遥远的当下。”如此意境悠远而又隽永如诗,委实令人倾心啧赞。而即便买个菜,徐国能亦会赋予其卑微却深刻的生活享乐:传统市场总有其永恒的热情与凌乱,像一部拉丁美洲的魔幻写实小说,以各种刺鼻的异味、耀眼的色彩诱使你落入一座疟热丛林,不知不觉便买了过多的番石榴与吃不完的面条;而超级市场则是现代迷宫的缩影,世界文化冰冻在华丽废墟的橱柜里,等待你携带它们逃出物质化的冷酷异境——果真是想象瑰丽,独标高格啊!仅就修辞而言,这般奇思妙喻,这般谐趣盎然,亦足以让你我拍案叫绝、钦服之至了。
《时节清和》《花落无忧》《黄昏的风里》《无一语,答秋光》……一篇篇,一页页,写的是散文,用的是诗心,抒的是真情。颇值一提的是,李白,杜甫,郑愁予,余光中,惠特曼,柯立芝……这些古今中外的诗家作品,总会在不经意间悄然跃入眼帘,像蓦然现身的可爱小精灵,明目炯炯,笑意盈盈,而仿佛只是一转瞬,它们又顽皮地引爆了暗埋于全文字里行间的诗情与诗意的“集束炸弹”,顷刻间弥漫开来,蒸腾起来,细味之,涵泳之,让人心头顿生“万事生情味,人间太值得”之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