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题记
外婆住的小区是单位分的老房子,因此居住在此的多是退了休的老人。每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小区,广场上,大树下,小路边,就坐满了聊天下棋的老人。
老人们都自带小马扎,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浑厚苍老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谈天论地,家长里短无所不聊。在颐养天年的日子里,老人们将热情注入聊天中,晒着太阳,打着盹,聊着天,一坐便又是一天。而住在最东头的一位奶奶却几乎不参与老人们的社交,更多的时候是独自一人坐在小院的摇椅上,而陪伴她的只有几只猫。
一楼的住户们都有一个小院,院子由高高的围墙围成,围墙有半人多高,厚得像堵墙。
我路过奶奶的小院,透过半掩着的小门看见她正躺在摇椅上,脚边卧着一只黄白相间的小猫。远处围墙下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排看起来很有年代感的小铁盆,走进便可闻到鱼虾的腥味儿,这味道勾来了小区中的流浪猫,它们“翻山越岭”来到奶奶的小院。乖乖地蹲在铁盆前,喉咙里不时发出“咕噜噜”的声音,脑袋也随着咀嚼的动作一颤一颤,俨然是一副享受极了的样子。
老奶奶静静地坐在小院的一隅,她的面庞布满岁月的风霜,好似起伏的山峦,连世界上最优秀的探险者也会迷失方向。在她的生活中似乎只有这些猫与其作伴。我曾向外婆打听过她,外婆的话语中流露出一丝怜悯。老奶奶的老伴离世早,唯一的儿子倒是很争气,考了个不错的大学,在大城市有了份稳定的工作,只是回家的次数一年比一年少了。
“她又孤僻得很,不愿意出来跟其他老头老太们聊天,天天一个人坐着,所以都说她活得像一块木头。”外婆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那日,我蹲在老奶奶家院外,抚弄一只毛色如奶牛般的小猫,过了许久,我的腿有些麻了,扶着膝盖起身,抬头,对上了老奶奶笑盈盈的目光。
我们就这样聊了起来,她的话不多,说的都是猫,有时说着说着就停了下来,将笑意匀一些给院子里尽情撒欢的小客人。霞光愈发红了,我们都默契地没了话语。忽见几只猫大摇大摆地进来,自顾自地吃了起来。这时,我发现小院的木门下有一条不大不小的缝隙,好似一个特意留出的小门。
对上我探寻的目光,奶奶笑了笑,回答了我的疑问,“围墙太高了,一些像我一样腿脚不便的老猫、病猫跳不进来,我留条缝好让它们进来。”沙哑的声音透出了一丝宠爱与纵容。
我心中一动,那高高的围墙或许是对一位独居老人心理上的保护吧?而那留出的一点缝隙,允许了猫的自由进出,这又何尝不是她治愈自己孤独的一道光呢?
“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从缝隙中透进来的一缕微光,吹散孤独与风雨,牵起老人饱经风霜的手,走向明媚与温暖。
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八(10)班李艾艾
指导老师: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