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黟县“新农人”打造露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用“蔬菜盲盒”打开年轻人的胃
  正月初四的黟县街头,新年喜庆的气氛仍浓,郑涛却在“萝卜计划”露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里忙活开了。他和父亲正在为已露头的豌豆苗搭架子,以利于豆苗顺势向上生长。
  这个露天蔬菜种植基地,是郑涛“萝卜计划”2022年纳入的新成员。他的“萝卜计划”致力于将“碧山萝卜”“泗溪辣椒”等黟县本土的地域优势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到邻近城市,通过蔬菜去激活乡村,链接城市。
  将露天蔬菜打造成网售“爆款”
  郑涛,“萝卜计划”的创始人,一名“85后”,黄山市黟县人,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2021年7月,他尝试将露天蔬菜通过“蔬菜盲盒”的形式放在网上销售,没想到,一下子成为了“爆款”。
  “一开始是自家小菜园供应,后来购买的人越来越多,就与农户合作,收购农家菜,现在是基地+农户的模式。”郑涛说,目前,通过网络销售,单日销售峰值超2000斤,发展月供会员超1000名,以年轻群体为主。
  2022年,郑涛以主打品牌“拜年山萝卜”为名,成立了黄山拜年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留英回国的妻子黄晶还给它译了一个美丽的英文名字:HappyNewYearMountain。
  为了服务越来越多的会员、更好地实现标准化种植,2022年,郑涛在黟县碧山村流转了33亩撂荒地,打造露天蔬菜种植基地,带头示范种植,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土种露天蔬菜产业。目前已发展60余户,累计利用荒地63亩。
  “蔬菜盲盒”大年初四就发货
  1月25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和郑涛一起来到了基地。冬日的基地蔬菜品种不多,以大蒜、胡萝卜、青菜为主,但也孕育着新的生机。郑涛和父亲将砍来的新鲜竹竿插进土里,为一株株小小的豌豆秧苗搭架子,让它们顺势往上生长。
  架子搭好了,郑涛又去另一垄地里挑选大蒜和萝卜,开始采摘。虽说是在冬日,他的额头也忙出了汗。
  从基地出来的每一棵蔬菜,都带着泥土的芬芳。大年初四,是郑涛家“蔬菜盲盒”兔年的首个发货日,这一棵棵刚出土的蔬菜,经过筛选,会被装进“蔬菜盲盒”,飞向城市里不同的人家。
  郑涛的网店共销售两种规格的“蔬菜盲盒”,分别为36.8元的四斤混装和72.8元的八斤混装。“秋季蔬菜品种最丰富,一份蔬菜盲盒里有七八种蔬菜,对月供会员每周五发货一次。”从0开始累积,如今,郑涛服务的月供会员已超1000名。
  郑涛的会员主要集中在本省和苏浙沪等周边省份,也有远在沈阳、北京、深圳的客户,他和一些忠实会员还成为了朋友。“他们会给我体验反馈,利于我完善产品。”郑涛介绍说,比如“蔬菜盲盒”在不同季节,寄往不同地方,他会使用不一样的包装,力求让客户收到最新鲜的蔬菜。这一改善,就缘于几名客户的建议。
  带动每户增收超6000元
  郑涛还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探索碧山萝卜等地域优势土种提纯复壮,申报“碧山萝卜”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拜年山”精致蔬菜品牌。基地已申报有机认证,或将成为黄山第一个露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截至目前,郑涛的拜年山公司已实现营收超100万元,带动每户增收超6000元。“签约农户可以为我们提供露天种植的土菜,也可以到基地务工,帮忙种植、采摘,获得双重收入。”
  郑涛还计划将村里的闲置农房改建为酱菜工坊,弘扬徽州酱菜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利用黄山旅游资源优势,围绕萝卜主题农文旅结合打造“碧山乡村共建试验场”。
  扎根乡村,走农业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是郑涛最初的梦想。他希望,新的一年,“萝卜计划”能够像那豌豆苗一样,冬蛰春发,节节攀升,蒸蒸日上。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首席记者朱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