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很荣幸作为志愿者受邀参加检察听证,沉浸式体验检察机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生动实践。我完全赞成检察院的决定。”日前,“益心为公”志愿者刘家顺在受邀参加池州市检察院举行的一场食品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听证会时说。
刘家顺是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大队长,他是我省检察机关聘任的近3000名“益心为公”志愿者之一。为有效提升检察公益诉讼办案质效,强化公众参与、借助外脑智慧,弥补办案力量不足、专业知识欠缺等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开发了“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平台注册成为一名公益保护志愿者,反映公益损害问题线索,提供案件咨询,并进行监督评价。
2022年3月,最高检确定我省为“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第二批应用试点省份后,我省检察机关广泛招募志愿者,社会各界报名踊跃,志愿者涵盖各民主党派成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服务人员、基层组织成员及其他热心公益人士,其中仅担任各级政协委员的志愿者就有588名,招募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为推广平台应用,省检察院专门召开全省应用试点工作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寻求社会各界支持。为了让志愿者们更好适应工作,省检察院还以视频方式举办志愿者培训班、工作座谈会,近2000名注册志愿者同时在线参加培训。
“‘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是民主监督参与检察监督的新模式、新路径。基层乡镇应利用广播、短视频等方式,及时在村、社区对外来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性进行宣传,鼓励群众提供线索,群防群治。”2022年10月,淮南市潘集区检察院针对一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举办公开听证会,淮南市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及该案线索提供者史长生在会上作为听证员发表评议意见。
据了解,在淮南市和宣城市,当地检察机关针对人大代表加强“加拿大一枝黄花”治理的建议,通过开展专项活动将代表建议案件化办理,运用一体化办案方式督促推进外来物种跨区域整治工作,同时发动“益心为公”志愿者和人民群众参与,构筑群防群治工作体系,以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生物多样性。
截至2022年11月,全省的平台志愿者共为我省检察机关提供公益诉讼线索175条,提供专业咨询21件次,参与公开听证80件,参与“回头看”活动65件次。其中,阜阳市颍泉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针对河道废弃船舶妨碍行洪、影响通航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入选最高检“益心为公”云平台工作典型案例。
检宣栾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