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罗太虎
酒是中国人情往来的重要调味品。春节期间,阖家团圆,亲友聚会,餐桌上除了美味佳肴,最重要的是备酒,无酒不成席。
古往今来不知道有过多少关于酒的佳话美谈,饮酒的风气在文人墨客中盛行开来。从魏晋、唐宋明清、民国至今,写酒的诗可谓汗牛充栋。诗酒交融,诗中有酒意,酒中有诗情。所谓唐诗四万首,酒诗占七千。“诗借酒以灵,酒借诗以名”,那些瑰丽灵动的诗句在酒的牵引下喷薄而出。李白的《将进酒》堪称酒诗之冠,是我最爱诵读的一首诗。这首诗把酒和诗的关系变成了一种人生哲学,充分显现了李白为人为文,饮酒和作诗自由松弛的心性,他把自己举重若轻的自信都体现在诗句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一句将空间层层放大,后一句把时间紧紧压缩,这绝妙的诗句读来令人感慨与激动。李白不端大诗人架子,他对结识的友人既爱又真诚:“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酒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即使结识的乡野友人汪伦设宴款待他,他也在桃花潭畔赠诗酬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潇洒自由地对待人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对人生充满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率性天真,豁达豪放:“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的人格、气质、天真烂漫,随着酒意在其诗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罢《将进酒》,再读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从中领略到一幅栩栩如生的大唐名士们的酣饮群像图:“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孜孜以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试图挽救倾颓的社稷,让老百姓重归安居乐业的生活。杜甫忍受战火离乱身世飘零的痛苦,他的酒诗比起李白酒诗的绮丽飘逸,意境浩渺而显得沉郁顿挫:“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这首《醉时歌》,难掩其悲怆,借酒泄愤之感。
现代人饮酒虽然难以显现出古代文人墨客的风度和风流,但亦有有识之士将古今喝酒的佳话美谈编出酒文化词典。春节期间,我读过一篇作者叫袁翔甫的《酒话》文章(载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作者通过酒,对酒规、酒品、酒德,对人情世故洞察入微,见解对当今饮酒人有现实指导意义。《酒话》分十四条,每条下分许多目,讲得头头是道。第一条,不可不饮,下分花前月下、山楼对雪、水阁临风、知己谈心、诗人流觞联句等;第二条,不得不饮,下分故人来访,名士持杯、新郎劝饮等;第三条,少饮胜多饮,下分他乡话旧,旅游消闲、观名伶演佳剧等;第四条,虽饮如不饮,下分公宴、主人无敬意、座中有善饮者;第十一条,饮中高品,下分当饮即饮,觞政分明,醉后不乱;第十二条,饮中下品,下分座中人打官腔,善饮者作假,不守酒规等;第十四条,饮中浊品,下分嚼残渣吐席,说酒话喷吐满地,撒酒疯沸反连天。爱好杯中酒的饮者,读了这些《酒话》,肯定会从中受到教益和启迪。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饮者应留美名于世。适逢盛世,饮酒乐甚,应饮出文人雅士风度,乐观生活之情趣,切莫贪杯纵饮,乱了心性,闯下祸事,酿成悲剧,留下恶名,那就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