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胡兆喜
那个夏天,自认为遭受“不公待遇”的我,感觉人生跌入低谷,冲动之下,我只身来到一所十分偏僻的山村学校教书。
两三排破败的小瓦房,远离街镇村落,散落在一大片庄稼地里,这就是我将任教的学校的真实景象。白天,我超负荷工作,以此忘却所谓的人生遭遇。可是夜幕四合,学生们走了,老师们也返回或远或近的家,沉寂空旷的原野,只剩下我伴着一盏孤独的灯,留守空荡荡的学校,苦闷感伤随着暮色潮水般涌上心头。我期盼友情的抚慰,我思念家的温馨,我渴望故乡的亲情……我后悔自己冲动的选择,可是,回头显然不现实,留下来,又能否抵挡住这漫漫长夜的寂寞侵袭?就在这进退维谷的当口,彷徨无助的我邂逅了这本装帧朴素淡雅的《北方驿站》。
“常常怀念那样的时光:太阳落下去了,月亮还没升起来,一群不知什么鸟儿,鸣叫着从天空飞过。世界突然安静下来,心也不再喧嚣,这样的时候,我会向往村庄。”扉页上短短几行文字,刹那间让我捕捉到“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一颗躁郁的心顿时静了下来。“总听见远远地一个人呼唤我……牛羊回来了,女人吆喝孩子,炊烟升起来了……那人还在吗?还在等我吗?我漂泊得够久了……”循着这亦诗亦歌、如梦如幻的文字,我仿佛回到了几百里之外的故乡,扑进亲人的怀抱,所有的委屈、所有的苦难,顿时化作幸福的泪水,恣意流淌……“渐进中年的人生最怕岁暮天寒……于是寥落中升起一个美丽而温情的意象,那意象人们把它叫做驿站。”伤感而又温情盈漾的文字,犹如一缕春风,轻轻拂去我心头的忧伤。“也许有一个人已经在前路把我等待,也许那团温黄的灯火已经燃起来。他对我说,我是你的屋子呀,你怎么不进来呢。”读着这些似乎为我而作的无声文字,耳畔响起作者亲情般的呼唤:进来呀,你怎么不进来呢。于是,一路循着文字,循着声音,我走进了《北方驿站》,走进了一个属于我人生旅途上可遇而不求的充满温馨的驿站。
作为一部散文集,《北方驿站》可谓章章精彩,篇篇耐读。《北方》《驿站》《灯火》《人生一世》,就像一泓泓流淌诗意的潺潺溪流,在漫漫的黑夜里,清凉我疲惫的眼眸,滋润我躁郁的心田,淡化我心中如缕如织的忧伤。从此,黑夜不再孤单,寂寞四散逃逸;《皖地风流》《<皖赋>拍摄散记》,让我读懂历史的兴替和命运的无常,从而反省自身所谓“极不公正待遇”,充其量只能算人生长河中转瞬即逝的一道涟漪、一个漩涡而已;《乡村落日》《木铎》《路教三忆》,这些溢满亲情的文字,令人亲切感动,读着读着就走进了故乡的怀抱,走进了亲人中间。文中描述的那群贫穷却快乐地生活着的人们也感染着我,让我拥有一种对生活和前途乐观豁达的心态。最令我动情动容的莫过于作者潘小平的自传体文章《口丫头》。作者自幼历经磨难,却一路顽强向上、奔放洒脱,人生路上精彩纷呈,风光无限,这些都深深震撼了我。“1968年冬季,北方大雪,腊月二十九,我带着两个弟妹渡淮河去奶奶那里过年。风雪迷漫中,我们迷失了路径。天已经黑了,雪越下越大,可怜我9岁的妹妹和5岁的六弟,被我打着在雪中奔走嚎啕。很多年以后,说起往事,我说你们当时只怪我打你们,可我如果不那么狠,我们就会变成雪地里的几具僵尸。”惊心动魄的描述,悲壮残酷的画面,不禁令人唏嘘慨叹,热泪盈眶。是的,困境面前,没有退路,你必须坚强,咬紧牙关,冲出低谷,这样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无数个漫漫长夜,就着一缕温黄的灯光,我反复轻吟默诵着《北方驿站》,也在属于我的人生驿站里,漫步徜徉,休养生息。在困惑的人生当口,我走进了《北方驿站》,长知识、明事理,通晓世故人情。作者像知己,像亲人,更像一位智者,《北方驿站》亦如我人生路上的加油站,给予我绵绵不绝的向上的动力和能量,不仅让我以昂扬的姿态走过那段人生低谷,而且其给予我的养分,将会一直滋润着我今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