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乘客登机被拒绝,向航司讨要说法
称国航值机人员误解英国入境政策,要求对方赔偿相关损失
  “没想到这么大一个航空公司居然能弄错入境政策,拒绝我登机导致我现在还没去英国上学。”近日,合肥市民李女士向“新安帮帮团”记者反映了自己的遭遇。据其介绍,她在一个多月前准备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前往英国。就在乘机前,李女士被国航值机人员告知自己的证件不符合英国入境政策,并拒绝其登机。后来李女士在与学校多次沟通后,发现是国航对政策有误解。2月7日,记者就此事进行了采访。
  乘机去英国被航空公司拒绝登机
  “因为被国航拒绝乘机,我没能按时到校学习,计划全被打乱了。”2月6日,合肥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是一名留学生,去年12月31日计划飞往伦敦的学校学习并开展学术研究工作。
  据悉,李女士提前一天从合肥乘坐高铁来到上海,并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附近住宿一晚。李女士说,第二天,她带着有效期内的居留许可证,前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乘机。可就在乘机登记前,国航值机人员告知她,因其过去两年未前往英国,不符合英国入境条件,可能会被遣返,因此拒绝李女士乘机。
  “听到这个消息我整个人都蒙了,我问她(值机人员)具体是什么政策,她现场告诉我确实有这个政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女士表示,自己确实两年未前往英国,加上值机人员十分肯定的回答,她便拖着多个行李返回合肥。李女士说,在国航值机人员给她出具的“旅客未乘机证明”上,具体原因标注为“不符合入境政策”。
  多次沟通发现国航人员弄错政策
  从上海返回家中后,李女士再次拨打国航客服电话,想咨询究竟是什么政策不给入境。“国航客服人员告诉我,这个政策是英国方面通知的,政策是‘超过两年未前往英国的,或被遣返’,因此不予登机。”
  李女士说,由于被拒绝登机,她多次跟英国的学校沟通,解释不能按时入学的原因。英国的学校也在帮其联系相关部门了解入境政策。“在跟学校沟通几十次后,我发现我的情况是被允许入境的,可能是航空公司搞错了。”李女士称,英国学校让其明确该政策是谁出台的,具体政策是怎么规定的。
  “我也很奇怪,我是有英国的居留许可证的,并且证件也在有效期内,怎么会不符合政策?”今年2月初,李女士再次联系国航客服人员,反复询问被拒绝登机的政策。李女士说,在多次沟通后,最终国航工作人员向她明确,可能是工作人员对政策有误解。“我现在就要求国航进行书面道歉,并且确保这种事不会发生在其他乘客身上。另外对于因国航工作失误导致我无法按时入学,所造成的酒店、车票、租房等相关损失进行经济赔偿。”
  律师建议双方协商解决赔偿事宜
  2月7日,“新安帮帮团”记者在李女士提供的她与国航工作人员沟通的录音中听到,国航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李女士的证件可以办理乘机登记手续前往英国。对于上一次拒绝李女士登机的原因,该人员称是因为工作人员对李女士居留卡认定方面产生了误解,并表示有一种居留许可卡是写着一段文字,标注“两年未入境英国需要办理一个签证”,工作人员在认定的时候,把李女士的居留卡和其它卡混淆了。
  对于李女士反映的情况,月7日上午,记者联系了国航与李女士沟通的值班电话。一名接电话的男性工作人员在听到记者表明采访诉求后,表示不接受采访,便挂断了电话。随后,记者拨打国航客服电话,一名客服人员回复称,让记者将采访函发送至国航电子邮箱,并称会有相关部门负责此事。
  截至发稿前,记者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对于此事,安徽远致律师事务所律师汪溪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乘客购买机票后,即与航空公司之间形成了民航运输合同关系,航空公司需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严格谨慎审核乘客乘机身份,保证乘客在符合登机条件的情况下享受民航运输合同的权利。因航空公司的过失导致审核错误,乘客为此未能登机且造成相关损失,航空公司应当承担相应责任。“若此事确实是国航方面的失误导致李女士未能乘机并按时入学,那么国航应该按照合同约定和李女士的具体损失给予李女士相应赔偿。”汪溪源建议,若双方协商不成,可通过司法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