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重读奶奶这部书
  她拿着那本《曾国藩家书》,在躺椅中摇摇晃晃。“嘎吱嘎吱”摇椅声入耳,是一片宁静与安详,正如其书,亦如其人。
  少时的我对于她,总是带着几分畏惧与厌烦,深厚的她,令我读不懂。
  “筷子夹菜前要嗦干净!”刚刚还在愉快地谈话,奶奶一变脸,厉声说教道,“注意不要竖着筷子对别人,也不要沾米粒,下次……”我忍着心中怨烦,应下要求,闷闷不乐地结束了压抑的午饭。这样的场景常常可见,奶奶身上那股长辈的仪式感在那时的我看来过于束缚。这不免让我低头看到书架底层的那本《曾国藩家书》,一位严苛的兄长给弟妹与孩子的书信,满是礼教与说道,那便是我对这部书,也是对奶奶的最初印象。“下次进出家要给家里人报一声!”奶奶又喊起来了。“知道了!”我答。
  随着我步入中学,她的这份过于传统的“情结”却令我思索良多。
  “莹莹,奶奶向你借些书。”“奶奶您是长辈,您下次想看直接拿,不用每次都说的。”“这怎么行!”奶奶摇摇头,“书是别人的,便要诚心地去借,让人家放心于你对知识的尊重。”说着话,只见戴着老花镜背影瘦削的她慢慢蹲下身开始选书。拿起一部《李鸿章传》,翻到头页,又小心翼翼放回原处。书摆得有些紧,塞回去不容易,可奶奶一点一点挪着身子用劲,这才完成。那部《曾国藩家书》被奶奶捧在手上,“这书不错,谢谢莹莹啦。”“奶奶您不用这么客气……”正说着,只见奶奶拿下书壳,轻轻放回原处,套上她专用的书本套满意地走了。
  我常常看到奶奶读着那本书,手边有个丝绒紫皮笔记本,不时动笔记在本上,“下午有我朋友来拜访,你要弯腰敬礼。”“嗯嗯,奶奶我知道了。”“还有,你要先等客人落座你才能坐。”“谢谢奶奶,我记住了。”这几年正是奶奶这些点滴教诲,我才渐渐明白这些礼数,这些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为何根植在长辈们心中,又为何代代传了下来。
  “莹莹,昨天书房整理了吗?”只见奶奶边梳着银白的头发,边看窗外的冬景。我这才发视,奶奶的房间、常常听歌看书的客厅永远是那么整洁有序。“整理了,奶奶。”我再次低头,望着桌上这部干净如初的《曾国藩家书》,再次翻开,内页已有泛黄,“家弟知晓常理,已令兄欣慰,只为人之道,为官之道,实为难事,兄愿述其详予……”再次回味,这只是本家书?不,这是曾国藩涉世一生的智慧,是对晚辈最亲切也最珍贵的教导。
  重读这本书,重新感悟奶奶的教诲,对知识的尊重,对他人的礼貌;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之道,亦是她沉淀一生的经验之道。有亲情,有温暖,有礼节,有智慧,重读这本书,受益终身,得道终深。
  “莹莹,今天下雨,到楼下把伞先甩甩水!”
  “好的奶奶……”
  合肥五十中天鹅湖校区九(32)班江晗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