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安徽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公布。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全省每年实现10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全省每年实现10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
坚持存量优先、循序渐进,引导各地结合实际,推动在本地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在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等财政资金时,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多的地区给予倾斜。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实行省内户口一站式无证迁移,严格落实户口迁移长三角区域“跨省通办”“全国通办”政策,提高落户便利性。
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大力推行电子居住证,探索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流入地普惠性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保障范围。
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聚焦市场紧缺和新兴业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农民工30万人次以上。深化“接您回家”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各类产业园区整合发展返乡入乡创业园,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回皖就业创业。
推动企业为农民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户籍限制。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逐步实现省级统筹,推进每县每年开通至少一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做实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深入实施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机制。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