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伤心”又“伤肾”的法布雷病,让12岁的小龙(化名)备受折磨。幸运的是,去年底,治疗法布雷病的替代酶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药费降至原先的5%左右,为更多的法布雷病患者带来了希望。每年2月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是“Shareyourcolours”(分享你的生命色彩)。在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来临之际,记者带您了解罕见病群体背后的故事,让更多小群体被大众看见。
疼痛加重,少年备受折磨
今年12岁的小龙,来自安徽合肥。从9岁开始,他便被莫名的疼痛折磨。据小龙妈妈介绍,小龙刚开始以脚疼为主,有种火烧火燎的疼痛感,有时疼半天,有时疼痛可达1周,疼得受不了就吃几粒止疼药缓解一下。同样的疼痛在小龙的妈妈和姐姐身上都发生过,不过她们的疼痛现象在20岁以后明显好转了。渐渐地,小龙的手指关节也开始疼痛。疼痛的加重及反复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家人带他跑了多家医院,但一直没能找到疼痛的原因。
2020年暑假,小龙的妈妈带着他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儿科就诊。经过5天住院检查,医生发现小龙的关节、脏器和肌肉组织都没有异常,住院期间也没有疼痛发作,只能先出院。
没能找到病因,这让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杨春芳和主治医生朱娟十分牵挂小龙。在后续随访中,朱娟了解到小龙的疼痛越来越频繁,但也获取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小龙不单是手脚疼痛,3岁开始便因为无汗到多家医院皮肤科就诊,都查不出原因,腿上也有较多黑红色的皮疹。此外,小龙从小食欲不佳,常常腹胀。
检查基因,揪出疼痛真凶
“一个家庭有相似的症状,我们考虑小龙可能得了特殊的遗传病。”杨春芳立即汇报科室讨论。“遗传+肢端疼痛+少汗”,把这些信息整合到一起,一种疾病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法布雷病(FabryDisease)。杨春芳介绍,法布雷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遗传性疾病,目前预计患病率1/10万。该病是因为GLA基因突变导致α-半乳糖苷酶A(α-GalA)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造成其代谢底物三己糖酰基鞘脂醇(GL-3)及其衍生物脱乙酰基GL-3(Lyso-GL-3)在人体各器官大量贮积,最终引起一系列脏器病变,如脑卒中、心肌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等致死性疾病。
2020年8月,医院为小龙安排了免费的α-半乳糖苷酶活性、代谢底物衍生物(Lyso-GL-3)及GLA基因检查,检测结果证实小龙存在GLA基因突变。小龙疼痛原因终于水落石出,正是法布雷病引起的。小龙的妈妈和姐姐在后续检查中,也证实同患法布雷病。
杨春芳介绍,法布雷病在儿童期常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肢端疼痛及少汗/无汗)、角膜涡状浑浊、血管角质瘤和胃肠道不适等,小龙的症状正好与之相符。到成人期可出现肾脏、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而小龙母亲、姐姐指趾疼痛的减轻、消失,并不是疾病的缓解,相反意味着周围神经病变的加重。
纳入医保,患者看见希望
“最初法布雷病只能针对发生的脏器损害对症处理,而现在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酶替代疗法(ERT)。”杨春芳指出,酶替代疗法是通过外源性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酶,减少GL-3和Lyso-GL-3在人体器官组织的贮积,有效减轻患者肢端疼痛程度,并改善其他相应症状,阻止或延缓多系统病变发生。
2021年12月3日,治疗法布雷病的替代酶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药费降至原先的5%左右,为更多的法布雷病患者带来了希望。朱娟表示,小龙已于2023年1月正式进入治疗阶段,即将迎来新的人生。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小儿内科一直致力于罕见病诊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关注罕见病患儿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近年来诊断罕见病包括:非经典性溶血性尿毒症、自身免疫性脑病、结节性硬化、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家族性地中海热、法布雷病、糖原累积症(I、II型)、瓜氨酸血症、原发肉碱缺乏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小胖威廉综合征等。尤其血液净化术的应用挽救了多名患者的生命。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通讯员朱娟方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