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让投资效益最大限度发挥?2月2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3)》(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202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10%以上;力争上半年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55%以上,其中,续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60%以上、新建项目开工率65%以上。
制造业完成投资7500亿元以上
在农业方面,《方案》明确,我省将深入开展农业“两强一增”暨乡村建设投资专项行动。2023年完成投资530亿元以上。新增高标准农田410万亩,实施“小田变大田”513万亩,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推进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00个,新增农产品产地冷链仓储库容50万方。
在深入开展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投资专项行动方面,我省今年将完成投资7500亿元以上。聚焦“4116”(即打造4个万亿产业、10个千亿产业,培育10个千亿企业和60个百亿企业)目标,加大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投入,滚动实施“工业强基”和“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各100项,创建绿色工厂60家,实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项目74个。同时,高质量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实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新一轮三年规划。
只有完整的产业链才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方案》提出深入开展服务业“锻长补短”投资专项行动。2023年完成投资1300亿元以上。我省将聚焦赋能十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咨询专利等生产性服务业,实施一批“两业融合”试点项目。
加快实施引江济淮及二期工程
记者了解到,2022年我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高达1338亿元、同比增长41.6%。这一年,我省高速公路开工、完工、在建里程均创历史新高,立体交通网建设也在不断“提速”。
《方案》提出实施综合交通投资专项行动,2023年我省将完成投资1970亿元以上。其中,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670亿元,公路水运机场完成投资1300亿元。分别新增高铁、高速通车里程125公里、300公里以上,完善普通国省干线网络,提质改造农村公路3000公里。
具体来说,开工建设沿江高铁合肥—武汉段、南京—宣城城际铁路、京台高速公路合肥至蚌埠段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合肥—南京—上海高铁、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宁芜铁路扩能改造、池州长江公铁大桥、合肥新桥机场S1线、滁州—合肥—周口高速公路、安庆港中心港区长风作业区二期等项目。
在水利投资专项行动方面,2023年将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我省将深入实施“双十双千亿”工程,新开工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凤凰山水库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引江济淮及二期、华阳河蓄滞洪区、主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重点涝区排涝泵站等重点工程。全力推进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完成13个县(区)地下水水源替换任务。加快实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提升农村供水人口188万人。
稳妥推进逾期交房专项治理
除了产业层面,老百姓期盼更优质的民生服务,也在《方案》中得到体现。
首先是住房,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我省将实施稳定房地产投资专项行动,2023年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980亿元以上。继续稳妥推进房地产开发项目逾期交房专项治理,用好国家专项借款政策,加快项目复工和竣工交付。
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通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难安置”专项整治、就业创业人员安居、提升住房品质、存量住房盘活等,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023年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46个,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7.7万套,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1.3万套(间)。
此外,《方案》提出深入开展社会民生投资专项行动。2023年完成投资1410亿元以上。其中,卫生健康、教育、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领域分别完成投资390亿元、550亿元、170亿元、220亿元、8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推动老年助餐、安心托幼、快乐健身等项目提质扩面。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15所,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一校一策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重点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开工建设省文化馆新馆和非遗馆,推进长江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建设。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