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蚌埠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并逐步形成以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为先导,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近日,记者跟随“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采访团来到蚌埠市,感受蚌埠加快建设“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的行动成效。
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我们的电子纸可以应用于电子价签、阅读器、广告牌等。”月12日上午,记者走进安徽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颖向记者介绍着该公司去年10月成功量产的电子纸项目。
据介绍,安徽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是一家致力于全贴合触控一体模块TFT显示模组、电容式触摸屏、玻璃减薄镀膜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帝晶光电其实已经有着19年的发展历史,之所以从深圳整体迁移至蚌埠,第一,蚌埠是老工业基地,有着雄厚的资源和基础;第二,政府提供了贴心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待遇。”赵颖说,从招商、签约到落户、建设、投产,中间的每一个环节,政府都没让他们操心。
“政府还帮我们招工,协调水电气使用,解决各种问题,还在企业周边为我们盖了员工宿舍,配套了体育馆、商业街等各种设施,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忙发展。”赵颖说。
蚌埠市禹会区常务副区长崔海锋介绍,禹会区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6.7平方公里,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领跑园区发展。目前已有安徽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65家企业入驻,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已投产企业50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未来蚌埠将提升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优先级,优化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着力点,全面提升关键环节技术攻关能力,发挥面板制造、显示终端牵引作用,着力引进重大项目,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规模达到600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上市公司2家。
传感器产业集聚力增强
2月12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中国(蚌埠)传感谷园区的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在贴片组装线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我们希磁科技是一家磁传感器IDM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领域,去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弛说。
“5年前,希磁科技落户蚌埠,目前已完成全球化的生产研发与业务布局。”张弛向记者介绍,由希磁科技投资建设的“传感器微电子芯片产业项目”已投入生产,该项目致力于打造以磁性传感器芯片为核心的微电子产业集群,在推动公司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的磁性传感器领军企业的同时,也为蚌埠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了一张新的名片。
是什么能让希磁科技发展如此迅猛?张弛给出了答案:得益于蚌埠良好的营商环境。
“我们是由宁波希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蚌埠投建,进驻蚌埠经开区后,从厂房选址到环评审批,从政策兑现到困难帮扶,各级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全流程服务,他们很用心,想要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张弛告诉记者,在蚌埠市的全力支持下,他们2019年销售收入就达2000万元,一年内就迈入“规上企业”的门槛。
由于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发展势头好,2021年,宁波希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总部迁址蚌埠经开区,将产业逐渐向蚌埠转移,并邀请上下游企业来蚌共同发展。
蚌埠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董思敏介绍,希磁科技产业园一期所在的中国(蚌埠)传感谷是蚌埠经开区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园,是安徽省人工智能和软件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园区总占地面积2100余亩,按照“一谷三园”产业集群总体布局,“三园”即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科技孵化园、中央创新园。
“围绕主导产业链,蚌埠经开区利用招商队伍、商会资源等深入沪苏浙开展延链招商、以商招商,组织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主体对标学习长三角先进地区经验,开展上下游企业对接活动,推动传感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董思敏表示,蚌埠经开区计划用5年时间吸引国内外传感器及物联网200余家优质企业入园发展。
“作为中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蚌埠市已形成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蚌埠市科技局总工程师闻建忠介绍,目前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企业50多家,覆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业集聚力不断增强。
此外,闻建忠表示,力争到2025年,蚌埠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培育规模超10亿元企业5家,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
依托创新馆建设科技大市场
“手机中的‘五块玻璃’包括高铝盖板玻璃、触控玻璃、TFT-LCD基板玻璃等等,最重要的是这五块玻璃在我们蚌埠都可以生产出来。”2月12日上午,记者跟随采访团来到蚌埠市创新馆,“蚌埠创造”“蚌埠制造”琳琅满目,芯片制造、先进通用设备、增材制造、5G通信等创新成果一一展现,生物基新材料、硅基光伏产业等互动展区让人充分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蚌埠创新馆位于山香路与中环路交口西北角的创新大厦内,布展总面积约7800平方米。据介绍,该馆的策展主题是“珠城之芯闪耀世界”,并以创之源·生万物、创之光·耀珠城、创之果·兴百业、创无界·致未来四个分主题来布置各个分展区。其中序厅及1~3层为展馆,全面展示蚌埠近年来在硅基、生物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层为成果交易服务中心,主要给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对接、洽谈、交易等服务。
记者了解到,蚌埠创新馆于2月6日开始试运行,热度不断攀升,市民纷纷预约参观。
在展馆的序厅,讲解员通过《创新之城·拥抱未来》宣传片介绍蚌埠科技创新整体情况。进入“创新足迹”沉浸式观影空间,影片用4个故事篇章带大家回顾蚌埠创新之路。
记者在一层展区看到,“三地一区两中心”等一个个有着“蚌埠元素”的展台映入眼帘。在二、三层展区,玻璃浮法工艺生产线、聚乳酸生产线等可互动展区引人入胜,市民可通过模型、艺术装置、数字沙盘以及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深入了解蚌埠的创新历程、创新产业成果、创新动力与创新未来。
据介绍,未来蚌埠将依托蚌埠创新馆,同步建设蚌埠科技大市场,集聚成果、资金、人才、服务、中介、政策等创新要素,对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等创新主体,不断促进“四链合一”,推动“政产学研长用金”深度融合,形成“前店后坊”的科技成果转化闭环模式,加快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大皖新闻记者汪艳李勇摄影报道新安晚报安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