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鄱阳湖两头江豚将“嫁”到安庆

  江豚,长江里惟一的水生哺乳动物,目前仅剩约1000头。为保护“水中大熊猫”,长江沿线已建成8个就地保护区、3个迁地保护区,安庆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作为3个迁地保护区之一,目前江豚种群数量为20余头。据了解,今年,安庆西江将从鄱阳湖迁入2头雌性长江江豚,以进一步增加西江迁地群体雌性个体比例,缓解原有群体雌雄性比不平衡状况。
  国内首例围网繁殖江豚快满8岁
  长江安徽段,是江豚在干流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其中安庆段是干流中江豚分布密度(30%-40%)最高的江段。加强安庆江段江豚救护是保护极危物种的重要手段,2013年12月,安庆西江建成长江干流首个江豚救护中心,该中心位于大观区海口镇,长10余公里,为长江故道,上游和长江隔离,下游由节制闸和长江相连。
  2015年6月,一头被救护的雌性江豚在西江围网内产下一头小江豚,这也是国内首例围网繁殖的江豚。
  2月21日上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在西江迁地保护基地探访时,发现当工作人员投食时,相机可捕捉到江豚时而翻滚时而跳跃的画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江豚很挑食,因嘴巴不大,只能吃小鱼。生活在西江迁地保护基地的20余头江豚,每天要吃6至8斤小鱼。西江江豚保护站站长虞幼生说,目前有13名专职救护工作人员24小时沿着西江10多公里岸线进行不间断巡护,防止钓鱼、下网等行为。
  两头鄱阳湖江豚“公主”有望安家西江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饲养繁殖,是保护江豚的三大举措。
  今年2月1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2023年安庆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长江江豚迁地群体普查及个体迁出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将开展西江长江江豚迁地群体普查,全面掌握其种群数量、健康状况、生长状况和繁育状况,建立健全体检档案,并对患病个体进行护理治疗,构建遗传谱系,系统开展遗传管理工作。
  除此之外,为提升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规避近亲繁殖风险,按照既定方案,2023年安庆西江将从鄱阳湖迁入2头雌性长江江豚,进一步增加西江迁地群体雌性个体比例,缓解原有群体雌雄性比不平衡的状况,从而有利于安庆西江迁地群体后续健康发展。
  “江豚逐浪”常与塔影横江同框
  江豚与安庆,有着特别的渊源。
  1700多年前,东晋诗人郭璞曾经登盛唐山观望长江,叹曰:“此地宜城”,自此,“宜城”就成了安庆的别名。而“江豚”一词最早出现的文献恰为郭璞的《江赋》:“鱼则江豚海狶,叔鲔王鳣。” 
  因长相“天然萌”,江豚看起来始终像在微笑,享有“微笑天使”的美誉。由于现存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少,被誉为“水中大熊猫”,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
  如今,作为长江中惟一的水生哺乳动物,也是全球惟一的淡水江豚,江豚已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保护这一“国宝”,安庆一直在路上:设立安庆市江豚自然生态保护区,西江建成长江干流首个江豚救护中心,安庆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挂牌,全国首个为保护单一濒危物种立法,设立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
  1月25日下午4时30分许,“微笑天使”江豚现身长江安庆段,不少在江边散步的市民用手机捕捉下了塔影横江与“江豚逐浪”同框的奇观。
  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方全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安庆江段江豚数量为180-203头,种群数量稳定,且密度较高,人们可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江豚在保护区内“微笑”嬉戏,“微笑天使”也成安庆生态最美回报。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六乔/文通讯员项顺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