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深空探测实验室揭牌一周年
月球小行星等领域研究不断深入
  本报讯2022年2月25日,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在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见证下,在合肥隆重揭牌,标志着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实验室落地。一年来,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紧紧围绕深空探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支撑探月工程与行星探测工程实施,在月球、行星及小行星、太阳系边际探测等领域研究不断深入,引领未来深空探测事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仿真、基础研究等能力持续提升,两地七址科研办公条件建设稳步推进,保障了后续发展基础条件。
  据悉,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国家航天强国战略需求,围绕深空探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是实现科学、技术、工程融合发展的新型科技研发机构,着力打造代表国家水平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记者了解到,去年6月份,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以视频方式在北京、合肥同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理事会组成方案、实验室章程、理事会议事规则等,标志着实验室进入实质运行和全面建设新阶段。
  理事会理事长单位代表、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指出,三方共建深空探测实验室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航天强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要努力把实验室打造成代表国家水平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支撑我国深空探测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在那次会议上,选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担任实验室主任。国家航天局深空探测创新中心及实验室系统研究院、总体技术研究院、未来技术研究院、深空科学研究院首批四个业务单元揭牌成立。去年年底,实验室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依托单位。
  公开报道显示,按照规划,实验室的目标是,在2022年,加速形成深空探测重大科技工程的有效支撑能力;到2025年,深空探测国家级创新平台全面运行;到2035年,建成深空探测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到2050年,打造成为深空探测领域具有国际领导力的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