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省检察院召开全省检察工作会议,亳州、蚌埠、淮南、宣城等市级检察院及合肥市庐江县、芜湖市镜湖区等两个县级检察院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合肥等12个市级检察院作了书面交流。会上,6个作大会发言的检察院,有哪些特色亮点工作?分享了哪些“秘籍”,一起来看——
亳州:四措并举聚焦“一改两为”
亳州被誉为“中华药都”,是全国闻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如何能动掌握企业法治需求,助力打造安商惠企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亳州市检察院检察长刘继英介绍,亳州市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实施“一二三四”工作法,即主动服务大局,出台一揽子举措,呼应企业需求;积极能动履职,坚持两个依法,做到宽严相济;力求“止于至善”,树牢3个理念,维护企业权益;紧盯主责主业,做优4类产品,提升服务质效,为“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亳州千亿级产业高质量发展。
蚌埠:立足检察职能加强公益保护
党的二十大将“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写入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公益诉讼工作的高度认可,也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期许和更严要求。2022年是公益诉讼检察全面开展的5周年,蚌埠市检察院检察长张瑞华介绍,蚌埠市检察机关深化协同联动,汇聚公益保护多方合力。立足服务大局,全力护航绿色发展、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主动彰显公益保护检察担当。依法能动履职,守护食品药品安全、加强特殊群体保护、做实新领域公益诉讼,办好群众关切实事,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年办理案件965件,提起诉讼130件,共2件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件入选省检察院典型案例。
淮南:紧抓侦查办案提升监督刚性宣城:推动刑事诉讼监督提质增效
依法对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使命,在维护司法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宣城市检察院检察长吴剑华介绍,2022年,宣城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小院要有大作为”的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转变工作理念,着力攻坚克难,刑事诉讼监督实现跨越发展,刑事案件质效稳步提升。捕后不诉和无罪判决率、捕后判轻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率等3项考核指标位列全省第一;监督立案率、监督撤案率等5项指标位于全省前三,项指标位于全省前五。诉讼监督规模持续提升,监督立案、监督撤案等同比上升36%以上。
合肥庐江:提升脱薄争先“续航力”
基层检察院处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锤炼履职本领、提升履职能力尤为重要。庐江县检察院检察长方中华介绍,在庐江县检察院被最高检确定为第一批相对薄弱的基层检察院后,该院党组痛下决心,科学绘制脱“薄”争先“作战图”,奋力攻治脱“薄”争先“关键点”,坚定夯实脱“薄”争先“基本盘”,有效提升脱“薄”争先“续航力”。2021年综合考评跃居全市第二,打破多年考核垫底局面,实现“脱‘薄’摘帽”,相关工作经验被最高检、省检察院推广肯定。2022年,该院坚持“稳进、落实、提升”,防返“薄”争一流稳中向好。
芜湖镜湖:聚焦“共”字促侦监协作
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确保依法履行刑事诉讼职能,对加快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推动公安执法与检察监督规范化、制度化具有重要意义。芜湖市镜湖区检察院检察长李光菊介绍,在该院被芜湖市检察院确定为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落实重点基层院后,于2022年2月设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2022年,共监督立案19件、监督撤案42件,纠正漏捕漏诉47人,书面纠正侦查活动违法110件次,同比分别上升137%、147%、113%、255%。镜湖公安分局刑事破案率同比上升22.9%,移送起诉案件数同比上升37.55%。李昂/文解为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