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解答如何预防流感:
打疫苗 戴口罩 常洗手 少聚集
  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个人如何做好甲流、诺如病毒防护?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近期,确实有不少的省份出现了像流感和诺如病毒感染这些季节性传染病的聚集性发生,也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流感和诺如病毒的感染都是季节性的传染病,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流感每年都呈季节性的流行,流感大多属于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患者会因出现肺炎或者其他并发症发展成重症病例,主要是发生在老人、儿童、孕产妇和有一些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
  预防流感的措施,主要包括接种疫苗,戴口罩、常洗手,做好通风,以及减少人员的聚集。出现流感样症状之后要注意休息和自我隔离,有重症高危因素的人发病后应当及时就诊。诺如病毒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的病人以及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引起传播。诺如病毒在环境当中抵抗力比较强,感染后潜伏期短,另外病人的排毒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每年10月到次年3月都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的时期,重点的防控场所主要是学校、托幼机构以及集中供餐的集体单位。
  郭燕红表示,针对这些季节性传染病,我们已经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化预检分诊,像发热门诊、肠道门诊都要做到应开尽开,并储备一定数量的治疗药物,接诊的医生遇到有相关症状患者的时候要加强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病因和症状给予积极治疗,切实保障好就诊患者的医疗需求。
   如何做好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表示,将继续深入总结经验做法,完善相关机制举措,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常态化做好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工作。继续坚持日调度机制,指导重点企业合理调整优化生产节奏,强化各类生产要素保障,指导企业保持规模化生产能力,确保随时响应突发需求。密切跟踪新型疫苗和药物上市进度,提前做好生产供应准备。
  二是切实提升重点医疗物资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市场机制作用,创新组织动员模式,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弱项开展联合攻关。支持建设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突破绿色生产工艺,巩固化学原料药大规模制造优势。加强供需对接、精准投放等能力建设,补齐农村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一线医疗物资供应配送等方面短板弱项,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三是全面提升医疗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加强中央与地方应急联动,确保应急调拨及时高效,做到“全国一盘棋”。强化中央、地方、企业三级联动储备机制,提升抗风险能力,及时调整中央医药储备目录,支持各地医疗物资保障组完善生产收储、调运接收等工作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应急医药储备能力建设。
  四是加快推动医药工业发展。乘势而上,深入落实“十四五”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医药工业强链补链稳链、完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医药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抗病毒小分子药物和新型疫苗技术平台建设,满足应急研发和生产需求。
   如何保障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医疗物资需求?
  周健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各地医疗物资保障组迅速行动,加强对接,确保重点人群就医用药需求得到优先保障、有力保障。
  一是全面开展摸底研判。梳理汇总全国养老机构、学校、农村地区的用药需求,形成重点医疗物资需求清单,予以重点保障,确保了重点人群就医用药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加强部门协调和资源对接。对全国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精神卫生机构以及学校急需的防疫物资进行专题调度保障,通过组织企业捐赠点对点供应等形式,全面快速满足。重点加大农村地区医疗物资保障的力度,全国乡镇卫生院指氧仪和“解热、止咳、中药”三类药品基本配备到位。
  三是开展网络平台精准投放。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作用,组织开展线上供需对接活动,近900家生产企业和1600余家流通企业成功对接;推动开展医疗物资精准投放,提升末端配送效率,累计投放药品1.62亿份,惠及7685万人,其中县以下地区占比超70%。澎湃新闻记者张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