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记者走访合肥长途汽车客运市场
客运站多数停运,大巴将驶向何方?
  受飞机、高铁、私家车等影响,传统公路客运客流正大幅下滑。合肥曾有十来座长途汽车客运站,如今多数处于停运状态。有客车司机表示,现在乘坐客运大巴的人数远不如从前。乘坐大巴的人越来越少,长途汽车客运站会不会逐步消失?客运大巴未来将开往何处?3月1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走访了合肥长途汽车客运市场。
  【记者探访】合肥汽车站班线已迁走
  位于明光路的合肥汽车站于1983年投运,是交通运输部评定的国家一级客运站,获得过全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客运站、交通行业文明示范窗口等多项荣誉,曾拥有客运线路150多条,其中省际班线120多条,省内班线30条左右。开行去往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山东、福建及省内各个方向的班车,高峰期人流如织,日均客流量近万人次。
  3月1日,记者来到合肥汽车站,只见车站大门紧闭,自助售取票机器已经停用。在自助售取票处,摆放着一块提示牌,上面写着“合肥汽车站所有班线已迁至合肥客运总站发班。”随后,记者在大门处一块蓝色牌子上看到,上面写着“按照合肥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合肥汽车站班线自2022年5月16日起迁至客运总站发车。”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合肥汽车客运总站。上午10点多,天气晴暖。车站外的自助售取票区,摆放着一排售取票机器,此时前来买票的旅客只有几人。进入站内,记者看到自助售票和人工售票共14个窗口,但只有一个窗口有旅客在排队,有些窗口前并没有旅客。记者注意到,车站内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车次、发车时间、余票等信息。中午12点,据电子屏幕信息显示,前往蒙城、阜南、巢湖、庐江等地的车票都还有余票。
  【司机讲述】班车客流量远不如从前
  记者采访了解到,合肥拥有合肥汽车站、合肥旅游汽车站、合肥汽车客运西站、合肥汽车客运南站、合肥汽车客运总站、合肥客运中心站等十来座长途汽车客运站,如今多数处于停运状态。另据了解,作为合肥市规模最大的客运企业,合肥汽车客运有限公司(下称合肥客运)传统主业是道路旅客运输,旗下拥有多座长途汽车客运站,如今只有合肥汽车客运总站和合肥客运中心站在运营。
  在合肥汽车客运总站停车场,停放着多辆从合肥到省内外的客车。黄师傅于2003年开始从事客运司机工作,现在跑合肥到宿州班线。黄师傅说,现在行情远不如以前,“以前好的时候一天发七八班车,现在一天只有四五班车。”
  黄师傅向记者回忆:“生意好的时候是2000年初,节假日车里坐满了人,国庆放假的时候出现排队情况,现在节假日只有第一天或者回程的时候车里能坐满乘客。”黄师傅说,前几年疫情对客运产生影响,“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现在客流量仍然偏少。”黄师傅说,车里核载54名乘客,“最近这段时间好的时候乘客有40人,差的时候只有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
  另一名跑省内班线的客车司机告诉记者,出租车、网约车、私家车增多,各地高铁站增多,人们可以选择的出行工具很多,这对于汽车客运也有影响。
  记者了解到,随着长途大巴班次和数量的减少,一些大巴司机也开始转型,从事汽车维修、道路保洁等其他职业。
  【市场分析】高铁对公路客运影响大
  放眼全国,不光是合肥汽车客运市场受到影响。从全国来看,营业性公路客运已连续多年下降。交通部数据显示,全国营业性公路客运量在2014年达到顶峰190亿人次,后续每年下降,直到2019年只剩下130亿人次。疫情后,公路营运客流剧减,2021年全年只有50亿人次。
  据安徽交通部门数据统计显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公路客运恢复较慢,今年1月完成公路客运量0.08亿人次、旅客周转量7.8亿人公里,同比分别下降8.3%和19.4%。春运期间,全省发送道路旅客2668.17万,同比2019年下降22.67%。
  记者了解到,2010年后,尤其是近六年来,随着国家高铁路网“八纵八横”逐步形成、私家车的普及、网约车的兴起,传统公路客运受到了极大影响,客流量出现大幅下滑。业内人士表示,其中高铁影响因素很大,“高铁所覆盖的地区,相应的班线也就缩减甚至消失了。”
  除了高铁和私家车的分流,公路客运站到站的运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灵活的出行需求。合肥一家定制客运企业负责人鲁斌告诉记者:“人们现在对出行的要求上升到从门到门的服务,可实现点对点运送的定制客运也是长途客运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据他介绍,目前企业已经接入了十多家运输公司,共有100多台车,运营约10来条线路。
  【行业展望】公路客运未来走向何方
  公路客运遭遇寒潮,使得许多客运企业不断探索转型升级之路。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努力,合肥客运已基本形成了班线客运、非班线运输客运、汽车后市场三大业务板块,作为转型发展的三大主攻方向。
  除了非班线运输客运、汽车后市场这两大新开辟的方向,在传统班线运输领域,合肥客运也在不断创新,转变经营模式,向公交化、定制化、网约化方向转变。“比如对车型进行更新换代,大改小,提高实载率,提升乘客舒适度,同时也能实现更快的穿城速度。”目前,合肥客运还在推进合肥都市圈的“城际公交”,辐射合肥周边城市,用低票价、速度快等优势吸引更多乘客。
  长途客运班车的公交化改造,给公路客运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在安徽省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优化道路运输客运结构,推动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发展。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省内毗邻城市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等举措。据了解,安徽目前陆续开通了数十条省际毗邻公交线路。“城际公交因为其价格便宜,站点丰富,有效地解决了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宋宏看来,高铁和城际铁路的发展,取代了很多长途客运,“从出行便捷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趋势,省外很多地方也是这样。”不过,宋宏也表示,虽然长途客运乘客被高铁分流,但两者并不是完全的排除关系,所以长途客运站虽然在减少,但不会彻底消失。
  宋宏认为,客运公司要及时合理调整线路,减少与高铁和城际铁路重叠,“目前,高铁和城际铁路并不是所有县城都能通达,长途客运可以把运输能力布局在高铁还没有到达的地方。”另外,宋宏说,客运也可以与高铁线路等进行有机衔接,让高铁乘客下了车能坐长途客车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了互补和对接的关系,来帮助自己发展。”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余康生刘旸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