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11点,记者在国足驻地酒店的健身房偶遇扬科维奇。这位中国男足新任主帅2月28日傍晚才从阿联酋飞抵海口,28日晚上和1日上午他接连开了两个会,1日下午又要参加上任后的首次媒体见面会。虽说如此,他在健身房出现还是没有让记者感到丝毫意外。无论时差,不管多忙,健身都是扬科维奇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
常带体脂率未达标球员晨跑
来到中国四年多,扬科维奇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受疫情影响,他直到2022年才带队参加了迪拜杯和东亚杯两项关注度并不高的赛事,接受采访屈指可数。相比起他的前任们,塞尔维亚人的名气着实不算大。扬科维奇到底是怎样的教练,或许大多数人都要打上问号。去年迪拜杯前后,记者与U23国足朝夕相处一个多月,此外还先后三次专访时任U23国足主教练的扬科维奇,算是对他有一定了解。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记者跟扬科维奇接触最多的地方就是健身房。年过50的塞尔维亚人,每天至少要跑上十公里,保持着标准的运动员身材。以身作则,是扬科维奇领导球队的方式。他给球员们设置了很多身体指标要求,其中包括著名的10%体脂率红线。迪拜杯结束后在海口拉练,记者经常看到扬科维奇早上6、7点就带着体脂率未达标的队员晨跑。“我跑多少,就要求队员跑多少。他们比我年轻快30岁。”扬科维奇当时告诉记者,等到拉练结束时,球队平均体脂率降到了8.9%。
“让别人做牺牲说起来总是很容易。我希望成为球员们的榜样,督促他们去付出。只有我自己先做到了,我才有资格去要求他们做到同样的事情。”扬科维奇说,因此他在疫情期间最长有近1年半时间没回国。东亚杯开赛前3天,扬科维奇的父亲因病去世,他也选择跟队伍待在一起,比赛结束后才回家奔丧。
当然,扬科维奇并非不懂得变通。迪拜杯期间,记者有一天晚饭后碰到U23国足领队,领队跟记者感慨和扬科维奇一起吃饭压力太大:“他吃得太健康了,基本就是西兰花、玉米和鸡胸肉,让人很有‘负罪感’。”后来记者问扬科维奇关于饮食的问题,他坦言在这方面对球员没有太过严苛的要求。“来中国后我也一直在了解中国的情况,我理解中国人喜欢吃碳水和脂肪。不过球员必须清楚,你可以吃一点,但这也意味着明天训练你必须更加努力。”
他在训练场上总是亲力亲为
扬科维奇的执教理念,始终把态度摆在首位。不同于大多数主教练安排助理教练带训练,扬科维奇在训练场上总是亲力亲为,球场上到处都是他的喊声。他喜欢将训练时间精确到分钟,训练课往往时间都不太长,但要求球员们自始至终拼尽全力。即使是训练前抢圈热身环节,球员们也必须全力上抢,否则他都会上前提醒。在记者观摩过的多支国字号球队训练中,只有扬科维奇的队伍,会在抢圈中频繁出现铲球。去年几名超龄的成年国家队主力加入U23国足训练,初期都难以适应扬科维奇的训练强度。
与国内大部分球队习惯下午训练不同,扬科维奇的场地训练几乎都安排在上午。他认为这更有利于球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迫使球员必须得早睡早起,同时也方便他下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力量训练。记者估算,在拉练期间扬科维奇的队伍一周训练量基本都在10次以上。
2日上午,扬科维奇与他的队员们见面,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测所有队员包括体脂率在内的各项身体指标。改变会发生吗?没有人知道,一切都只有交给时间来检验。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