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高宗新(中)在村卫生室忙碌着。
本报讯“高医生,快来看看,我儿子鼻子流血止不住了。”“别慌,小张先准备棉签和纱布,孩子跟我到救治室。”这是3月2日上午发生在合肥市新站区瑶海社区方桥村卫生室的一幕。患者家属呼叫的高医生正是这个村卫生室的负责人高宗新,头发稀疏、一只腿行动不便、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
1984年,21岁的高宗新就已经随父学医多年,也是在那一年,他被当时的方桥村“两委”聘请为村卫生室“村医”。时间一晃快40年过去,获得众多奖杯和赢得无数口碑的同时,他也从村民口中的“小高医生”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高医生”。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多年来,高宗新始终谨记父亲“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教诲,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顶着风雪徒步十公里抢救产后大出血的产妇,救治喝农药的村民,救助溺水母子……行医近40年,高宗新救死扶伤的事迹不胜枚举,这为他赢得百姓口碑的同时,也让他所在的村卫生室更加忙碌。以至于现在,仍然有患者从肥东县、滨湖新区等地远道而来找他看病。“特别感谢高医生,从高医生在这里行医起,我家老人就在他这儿看病,我们对他特别信任,他对待老人也非常用心。”附近村民这样评价高宗新。卫生室的护士们也常常说,“高医生不是在给病人看病,就是在去病人家的路上。”
“我们方桥村卫生室服务3个社区共16个居民小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精神疾病等重点人群共2700余人。”这些信息高宗新几乎脱口而出,这是他心中的“健康手册”,他时时更新、牢记于心。他把群众的健康放在心里,群众自然也念他的好,提起高医生,辖区居民几乎没人不竖起大拇指。
常年过度劳累让高宗新身体出现不支,2018年他因脑梗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幸亏抢救及时没有危及生命,但也因此落下了一只腿行动不便的后遗症。即便如此,如今的高宗新仍坚持每天前往村卫生室接诊病人。3月2日,仅一上午的时间,高宗新接诊的病人就达到100人次。
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用医术解除百姓痛苦,用医德赢得群众口碑,是高宗新的真实写照,也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一个缩影。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殷志强